【2025年08月21日訊】(記者李淨綜合報導)河南嵩山少林寺前方丈釋永信因涉嫌貪污腐敗等問題被官方調查。隨後有律師申請公開少林寺財務信息,卻被中共宗教事務局以「國家祕密」為由拒絕。該消息引發各方關注,公眾對寺院財務透明度和宗教場所商業化運營模式的質疑。
律師申請少林寺財務信息公開遭拒 官方稱是「國家祕密」
7月27日,河南嵩山少林寺管理處發布通報,正式宣布方丈釋永信因涉嫌刑事犯罪正接受多部門聯合調查。通報詳細列舉了釋永信挪用侵占寺院資產以及長期與多名女性保持不正當關係並育有私生子等嚴重問題。
在釋永信被查消息傳出後,江蘇謀盛(宜興)律師事務所郭建新律師向中共河南省登封市民族宗教事務局提交《政府信息公開申請表》,申請公開少林寺2023年度和2024年度財務會計報告。
據網易8月20日消息,登封市民族宗教事務局的回覆稱,因少林寺原住持釋永信涉嫌刑事犯罪正在接受多部門聯合調查,屬於「國家祕密」,根據相關規定決定不予公開。這一回覆迅速在網絡上引發關注。
網友對此紛紛評論:「糞坑太髒,不方便展示」「祕密無處不在,處處都可以說是祕密」「主要是金額太大了不方便公開,如果僅僅是幾十萬,你看看他們還會不會說機密?」
(網頁截圖)
據公開資料顯示,釋永信俗名劉應成,1999年成為少林寺方丈,長期主導少林寺的商業化運營,據稱年收入超過兩億元。作為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河南省佛教協會會長,釋永信還曾擔任多屆中共全國人大代表。
實際上,釋永信早在2015年就曾被舉報收受巨額財物、私生活不檢點等問題,但2017年官方調查結論是「證據不足」。
少林寺商業化背後的利益博弈
據財新網報導,此次通報釋永信的問題實際與十年前並無二致,只是從民間舉報上升到官方通報。過去十年來,釋永信和少林寺與當地政府圍繞門票收入、寺院管理權、少林商標權等問題爭執不斷。
此次當地提前派人以少林寺管理處名義常駐少林,也引起外界對寺院管理權歸屬的關注。
時事評論員李林一分析認為,釋永信被查的根源可能在於其借少林寺斂財積累的巨大財富引起覬覦,「分贓不均」才造成釋永信出事。至於傳了十年的腐敗和私生活醜聞,此前因利益輸送關係一直被默許。
中國問題專家橫河則分析認為,釋永信這次被查可能意味著對佛教的「改造」已經完成,幾乎所有寺廟都已經徹底商業化,釋永信的「帶頭作用」也不需要了。
責任編輯:鄭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