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2月13日訊】(記者張婷綜合報導)跨國銀行集團「渣打集團」(Standard Chartered)首席執行官溫拓思(Bill Winters)在迪拜(Dubai)舉行的世界政府高峰會期間表示,隨著中國經濟經歷大規模轉型,以及人們對房地產危機的擔憂日益加劇,中共正面臨一場「信心赤字」(confidence deficit),無論國內還是國外都對(共產)中國缺乏信心。
「在我看來,(共產)中國最大的問題是缺乏信心。外部投資者對中國缺乏信心,國內儲戶也缺乏信心。」專注於新興市場的渣打集團首席執行官溫拓思在週一(2月12日)的一個小組討論中對美國財經新聞CNBC說。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奧爾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週日(2月11日)在迪拜接受CNBC採訪時強調,IMF已與北京討論了需要解決的長期結構性問題。
「我們的分析表明,如果不進行深入的結構性改革,中國(經濟)增長可能會跌至4%以下。」
格奧爾基耶娃說,「我們希望看到經濟真正更多地轉向國內消費,減少對出口的依賴……但為此,它們需要(提振)消費者的信心。」這呼應了溫拓思對(共產)中國面臨最大問題的看法。「這意味著修復房地產、建立退休金制度,以及中國經濟基本面的長期改善都是必要的。」
投資人密切關注中國動向。中國的股市波動、通貨緊縮問題和房地產危機為經濟增長前景蒙上陰影。根據IMF2023年12月下旬完成的報告,未來10年中國對新住房的需求預計將下降50%左右。
報告稱,新房需求減少將加大消化過剩庫存的難度,「將(經濟)調整延長到中期,並對經濟增長構成壓力」。房地產及相關產業此前一直是中國經濟的引擎,約占經濟的四分之一,但近幾年來,房地產已經成為了經濟的拖累因素。多家房地產巨頭紛紛陷入違約,恆大集團已經被香港法庭下達了清算令。
《華爾街日報》此前的報導也點名了(共產)中國面臨的信心問題。報導說,中國糟糕的經濟數據可能暗示了一個更為根本性的問題:中共政府未能讓居民相信,在後疫情時代,他們的財務前景是有保障的。居民對未來收入前景及其主要金融資產住房的安全性和價值信心大失,甚至可能「永久失去信心」。
中國1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創下逾14年來的最大跌幅,同時生產者物價指數(PPI)也下跌,凸顯出中國經濟面臨著持續的通貨緊縮風險。
根據中共國家統計局週四(2月8日)公布的數據,1月CPI同比下降0.8%,超過經濟學家預期的0.5%跌幅,這已是中國CPI連續第4個月處於通縮區間。與此同時,PPI同比下降2.5%,環比下降0.2%,工業品出廠成本已連續16個月陷入通縮。
《華日》援引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貿易政策與經濟學教授、IMF前中國區負責人埃斯瓦爾‧普拉薩德(Eswar Prasad)的話說,2月8日公布的物價數據和其它一系列疲軟的經濟信號「預示著中國經濟將進入一個隱患重重的時期」。
責任編輯:林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