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沪宁是中共现任政治局常委之一,他历来被认为是近三十年,先后三名中共党魁的政治理论和国策的幕后操刀者。习近平上台之初的「中国梦」,后来的「共同富裕」、「东升西降」提法,均是出自王的手笔,前两个概念属于遥远未来的构想,现在恐成泡影,后一概念也已在党内受到质疑。
中国政治混乱和经济危机成为国际关注焦点。随着国际变局和国内问题的凸显,习近平第三任期的未来决策,似乎有大问题。
经济下行 「中国梦」和「共同富裕」计划均遭挫
习近平实施三年清零政策期间造成大规模失业或减薪。自今年1月政策取消以来,他们的工资还没有跟上。另一方面,拥有大量金融资产的城市富人在此期间继续获得发展。
直到目前,中国经济复苏和收入增长停滞。习近平的政治口号之一是「共同富裕」,声称高度重视公平的收入分配。但面临经济低迷,这一目标现在看来似乎很遥远。
《日经亚洲》9月9日报导,中国的收入差距已达到有记录以来的最大水平,城市地区收入最高的20%家庭的平均收入达到最低20%家庭的6.3倍。
中国金融、技术和「新经济」领域的薪资正在下降。
根据智联招聘(Zhaopin Ltd.)汇整的数据显示,上海、北京第二季度的招聘薪资同比下降了9%和6%。这至少是2015年以来的最大跌幅。对许多白领员工来说,公司还削减了包括差旅、膳食津贴在内的各种福利,加剧了这一打击。
金融业、科技业等明星行业饱受冲击,一些中国高级银行家的减薪幅度甚至高达40%。此外,薪资较稳定的政府岗位也未能幸免,从而影响了广大的中产阶级人群。一些工人因此考虑离开大城市。
彭博社9月12日报导认为,银行家减薪40%表明所谓的「中国梦」在最富裕的城市破灭。
又一挫折:中共内部也唱衰「东升西降」
中国解除封控后经济复苏难,进出口、消费和投资这三个火车头都减速,外国对华投资下降,青年失业率创下21.3%新高之后干脆不再公布数据。外界纷纷看衰中国经济。中共外交部9月12日对外辩称中国经济「有弹性」,并批评西方老说中国崩溃。
但连中共内部也出现直接唱衰习近平的「东升西降」的情况。
在中国国内,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近日在国家发改委「中宏网」发表的《直面40多年未有之恶劣外部形势,须重燃中国崛起的激情》中罕见唱衰「东升西降」。他在文章中说,40多年来未有过的中国年度、季度经济增量低于美国现象已出现,「东升西降」的趋势在减缓。
这种唱衰的变化其实早在中共二十大前开始发生,隶属中共国安部的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傅梦孜就曾发文指,「东升西降态势趋缓,西强东弱的现状短期内难以完全改变」。
今年8月16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在2月份发表的讲话,其中他建议在实现「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保持「历史性的耐心」。
纽约时事评论员李林一认为,习近平看到他的几个「大计」其实都很遥远,这显示出他的挫折感和无力感,一种变相的认怂。
回顾:王沪宁及其疯狂大实验
习近平上台后有多个标志性的政治概念,如「中国梦」、反腐运动、「一带一路」倡议、战狼外交,甚至「习近平思想」,还有「东升西降」说法。
华盛顿的分析师和作家里昂(N.S.LYONS)2021年10月11日在一篇深度长文中披露,这一切却不是习近平的发明创造。这一切源自习近平幕后低调而又疯狂的国师王沪宁。
2021年狂飙突进的打富豪,打明星,整顿科企,整顿民营经济,整顿娱乐圈,习近平连环出击,震动四海。这被认为是习近平的「共同富裕」政策的开首之举。
2021年1月,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高官的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实现共同富裕这项工作「不能等」。
2021年3月,中共人大通过《十四五规划》,提出「制定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6月,习近平将浙江省设为「共同富裕示范区。8月17日,习在财经委会议提出透过「三次分配」方式推动「共同富裕」。2021年10月15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的文章《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东升西降」论调则被认为来自王沪宁的「美国衰落论」。
所谓「东升西降」,是指习近平2021年提出中国「崛起」,将会取代以美国为代表、逐渐衰落的西方文明。
2021年1月,当全世界饱受新冠疫情肆虐,中国凭借着所谓的「动态清零」政策,自认领先全世界,一度暂时走出经济衰退。习近平在中共中央党校对干部演讲更喊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认清『东升西降』大趋势,在中美战略博弈大背景…牢牢把握战略主动权」。同年3月的两会上,习近平又在全国政协联组会议宣称,「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
知名评论人唐青在《唐青看时事》节目认为,王沪宁早年在美国待了六个月并研究美国,回国后写了《美国反对美国》这本书。他认为美国面临着「不可阻挡的危机暗流」,赞同「美国精神终结」这一论断。王沪宁早就认为美国衰落了,这可能是习近平说「东升西降」的来源
唐青还说,中共走投无路,让王沪宁死马当活马医,放手进行他的疯狂大实验——共同富裕。于是习近平发动了「共同富裕」运动。
未来习近平决策更趋恶化?
一些分析认为,在王沪宁形同「画饼」的宏大计划无果之后,习近平现在和未来的决策可能变得恶化。这与他从内部和外部获得的支持有关。
习近平最近缺席了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二十国领导人峰会,改由总理李强参加。他冷落G20引发从国际外交退出的猜测。
英国《金融时报》9月12日报导,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中国分析中心研究员尼尔.托马斯表示:「这是习近平因外交冲突或国内麻烦而决定缺席的众多国际峰会中的第一次。」「这肯定可能是习近平从他执政头十年的充满活力的外交中退出的开始。」
托马斯说:「如果习近平参加的峰会减少,他与其他领导人的联系就会减少,并且会更多地依赖二手外交数据,因此他的决策可能会因此恶化。」
在中国内部,曾是习近平大秘的总理李强,一上任就要求国务院班子严格听命于习中央。国务院成为党指令的执行机构。
前届李克强的内阁由受过良好教育、精通国际金融和外国公司运作方式的技术官僚组成。央行前行长易纲是其中的代表,他的继任者潘功胜虽然也被认为有新想法,但他必须向习近平信任的副总理何立峰负责。而何立峰则服从习近平的经济思想,他没有留学美国经验,其经济治理经验和视野与前任刘鹤相比相形见绌。
一位知名政经观察人士戏称,中共二十大后习近平提拔的高官「大多数人都不会说英语」。
为习近平画下「大饼」却难落实的王沪宁,直到现在,仍然是负责中共顶层设计的最高机构——深改委的副主任。他能留任政治局常委,证明对习近平决策仍具足影响。
纽约时事评论员李林一表示,习近平过去三年无论从清零防疫政策还是打压民企等政策都很糟糕。从今年已过的大半年的政经表现看,在这样的决策班子组合下,未来决策更趋恶化,当局难以走出困境。他们很可能是中共的末代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