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缓解银行业净息差,刺激消费,周二中国银行业全面下调存款利率,其中国有大行1年期定存和活期存款利率分别降至0.95%和0.05%。专家认为,房地产市场低迷、就业前景黯淡以及关税不确定性都对市场情绪造成压力,消费者和企业信心低迷,降息效果有限,难以提振经济。
国有大行整体降息 活期存款利率0.05%
周二(5月20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等国有六大行宣布下调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其中活期存款利率下调5个基点;3个月、6个月、1年期、2年期等定期存款利率下调15个基点;3年期、5年期等定期存款利率下调25个基点。
调整后,国有六大银行中,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的1年期、2年期、3年期和5年期定存挂牌利率,分别为0.95%、1.05%、1.25%和1.3%。邮储银行除了1年期定存挂牌利率为0.98%以外,2年期、3年期和5年期定存利率与其它5家银行保持一致。
路透社报导,澳新银行高级中国策略师邢兆鹏表示,「(降息)目的是修复商业银行的净息差,为未来(降息)做好准备。」他预测,(中共央行)7月底还会再次降息。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商业银行净息差进一步收窄至1.43%,较去年四季度下降9个基点。其中,国有大行的净息差为1.33%,股份制银行的净息差为1.56%,分别较2024年四季度下降11个基点和5个基点。
值得关注的是,本轮降息后,六大国有银行活期存款利率仅为0.05%,离0利率只有一步之遥!1年期存款利率为0.95%。
博主「老干体v」表示,中共建政后,从未有过如此利率。由此可以倒推,如今的形势,远不止统计局所说的第一季度GDP增长5.4%。去年7月份存款利率进入「1%时代」,结果才坚持了不到一年时间就破了。
股份制银行跟进降息 存款利率全面进入「1时代」
5月20日至21日,招商银行、光大银行、平安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广发银行、华夏银行等全国性股份制银行迅速跟进,加入存款利率下调队伍。
分析认为,此次大型银行率先调整存款利率后,中小银行会根据自身情况和市场竞争状况跟进,存款利率或全面进入「1时代」。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简称,中金公司)分析师在一份报告中表示,由于各银行在信贷需求依然疲软的情况下,以低息贷款吸引客户,竞争激烈,预计今年净息差将进一步下降10~15个基点。
时隔7个月 中共央行再次下调LPR贷款利率
周二(5月20日)中共央行将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和5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同时下调10个基点,分别由3.1%下调至3.0%,3.6%下调至3.5%。
5月7日中共央行将7天期逆回购利率(通常作为LPR调整的指标)从1.50%下调至1.40%,同时将存款准备金率下调0.5个百分点至7.5%。
本月初,中共央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共同推出了「一揽子金融政策」,共计10项措施,主要包括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预计将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
LPR(Loan Prime Rate,简称LPR)是指由各银行根据其对最优质客户执行的贷款利率,按照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加点形成的报价。
这是自2024年7月中共央行将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下调10个基点,2024年10月份下调25个基点后,再次下调LPR贷款市场利率,表明中共继续通过宽松货币政策支撑经济。
分析:降息无法提振整体经济 效果有限
彭博社文章分析,降息将降低企业和家庭的借贷成本,从而为它们扩大投资或支出提供更多激励。但由于房地产市场低迷、就业前景黯淡以及关税不确定性都对市场情绪造成压力,消费者和企业信心低迷,降息效果可能有限。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报导,仅靠适度降息可能无法「显著」提振贷款需求并重振整体经济,并表示「支持需求的负担主要在于财政政策」。
中国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17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1%,但低于3月份的5.9%,也低于专家预测的5.8%.
中国问题专家王赫此前对新唐人说,消费低迷而存款不断增加,这是中国经济的死结。他对新唐人表示,「中共当局知道居民大家不消费,都拚命存钱,要把这个钱从银行里赶出来让大家消费,那么怎么办呢?就不断地降低储蓄利率。」
「银行(降息)现在已经几乎降到了极致,空间已经很小了。在这种情况下,大家仍然不消费,消费存款还在大量地增加。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也是成为了中国经济政策的一个死结。」
野村证券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陆挺在本周的一份报告中表示:「我们仍然认为,除非中国政府推出大规模刺激计划,否则实现『5%左右』的增长目标将面临巨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