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14日訊】(記者寧海鐘、易如報導)美東時間週四(2月13日)下午,美國總統川普(特朗普)在白宮舉行對等關稅(互惠關稅)新聞發布會。有關美國對等關稅對各國的影響特別是對中國的影響引人關注。專家分析,對等關稅對中國出口至少有五重的中長期影響。
川普在發布會上公布了一份藍圖(Roadmap),展示針對每個向美國進口產品徵收關稅的國家徵收對等關稅。川普在橢圓形辦公室告訴記者:「我們希望有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
白宮官員在電話會議上表示,這些關稅可能會在幾週內開始實施。商務部長提名人霍華德‧盧特尼克則表示,政府將逐一解決每個受影響國家的問題,政府對這個問題的研究將在4月1日之前完成。
分析:美國對等關稅對中國有五重影響
目前大多數富裕國家的平均關稅稅率與美國大體相似,業內人士估算,受對等關稅影響最大的將是來自中國、越南、巴西和印度等國家的產品。
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2024年美國貿易逆差同比擴大17%,接近1萬億美元。而據中國海關統計,中國去年的全球貿易順差接近1萬億美元,其中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高達3600億美元。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對表示,中國(這裡指中國大陸)會是受影響最大的國家。
第一,中國問題的重點在於非關稅壁壘。自2001年中國加入WTO之後,中共本來答應WTO要把關稅降到平等,但沒有去執行,只是降低,同時還通過消費稅和進口商品的增值稅暗中把進口商品的價格提高,並不嚴格按照當時對WTO的承諾和簽訂的有關文件去執行,暗箱操作增加貿易壁壘。現在美國採取對等關稅,必然迫使中國商品失去很多競爭力。
第二,由於中國出口依賴度過高,美國大概占全球消費能力的近30%、歐洲占25%;美國提出的關稅對等,如果未來歐盟加入的話,對中國出口的打擊是巨大的。
第三,因為中國提供了全球20%以上的商品,而且它主要是出口美國,所以短期之內,無論中國的外匯結餘還是順差都可能難以維持,由此而引發的外資撤離、訂單的外移、產業鏈的外移,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中長期的,而且產業一旦外遷的話,短時間之內不會再重新轉移回中國,這對中國經濟來說是致命的打擊。雖然中國還能維持對亞非拉國家龐大的出口,但是對這些國家的出口產量質量與美國、歐盟沒法相比。
第四,中國商品的所謂出口,事實上相當多是到越南、墨西哥、巴西生產,再轉移到美國。美國採取貿易關稅對等之後會進行清查,不允許任何國家經第三國出口到美國,這對中國整個貿易順差的中長期影響也很大。
第五,有關技術限制、技術轉讓、技術交易的問題。隨著美國更新關稅政策,加上美中之間的貿易摩擦,美國對出口技術到中國會有更多限制,會導致未來中國的高科技、高附加值、高產能的產品出口減少。加上外資撤出,而外資往往在中國都是代表著比較高的技術含量,像蘋果公司(Apple Inc.)這些企業,要是把產能搬離中國,會導致中國未來高附加值的產品出口大幅度減少,這對中國的出口盈利是一個嚴重的打擊。
對等關稅的公平性
川普政府推出對等關稅的公平性也引起關注。
黃大衛表示,從美國的聯邦政府以及國民的視角來看,對等關稅推出是符合公平原則的,因為它的用意是在使全球的貿易規則都對等平衡,這在法理與道德上是站得住腳的。「對等關稅政策本質上完全符合經濟規律和目前的經濟現實,它是解決貿易不平等問題的一個核心辦法。」
黃大衛說,實施對等關稅不但是為保護本土企業,還可以增加與他國的談判籌碼。當然也有不利的地方,比如提高了進口商品的價格,有些商品目前美國可能未必能夠生產,會無形中增加消費者的生活成本;另外,可能美國企業對外出口的時候也面臨報復性的關稅對等,從而削弱了國際市場的自由競爭能力。
他認為,由於過去大家互相都是不平等的貿易,現在要糾正,就會增加全球貿易的摩擦。但這種短暫痛苦是必然的,中長期對大家都有利,只是一些既得利益集團會提出所謂貿易摩擦障礙全球一體化的進度這種託詞。
黃大衛還提醒,這個政策雖然在短期之內會對美國本土產業有利、能實現公平,但中長期看,還需要不斷進行監察來保證真正的公平。比如過去雖然中共降低了關稅,但是它增加了消費稅、增值稅,暗中用另外一個方式去增加稅收,名字不叫關稅,同樣壓制了進口商品在國內的購買力。
責任編輯:李仁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