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7日訊】(記者陳霆綜合報導)週一(1月27日),中共國家統計局公布1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49.1,這不僅遜於市場預期,也結束了連續3個月的擴張,落入緊縮區間,並創下去年8月以來最弱表現。
1月份中共官方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從去年12月份的50.1萎縮至49.1,低於區分增長和收縮的50榮枯線,也低於路透社調查預測中位數50.1。
PMI以50作為榮枯線,當指數高於50,代表景氣呈現擴張;指數低於50,則意味著緊縮。
分項指數中,生產指數及新定單指數均跌至低於50的收縮區,以企業規模劃分,大、中、小型企業PMI同樣跌至低於50。
數據顯示,新出口訂單指數回落1.9個百分點至46.4%,為去年2月以來最低,可能表明出口增速有所放緩。
除了工廠活動放緩,包括服務業和建築業在內,中國1月份的非製造業PMI指數也遜於市場預期,從去年12月份的52.2大幅下降至50.2。
週一,中共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另一份數據顯示,在2024年裡,營業額超過2,000萬人民幣的工業企業全年利潤下降了3.3%。在過去三年中,這些企業的利潤每年都在下降。
新的數據增加了中共當局的壓力。其正窮於應對房地產長期放緩、消費者信心喪失、通貨緊縮壓力加深,以及可能即將重新升溫的美中貿易戰。
美國總統川普(特朗普)威脅,將於2月1日起,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10%的懲罰性關稅,以推動中共當局打擊芬太尼化學前體的販運活動,這可能暴露出中國經濟增長對出口的高度依賴。
去年,中國的貿易順差達到近1萬億美元。因為中國內需疲軟,生產商紛紛希望將庫存銷往海外,再加上工廠通貨緊縮和人民幣疲軟,使中國商品在全球市場更具價格競爭力,從而進一步推高了中國的出口額。
然而,這也加劇了全球商務失衡,使中國與全球大型經濟體不斷爆發衝突。
考慮通貨膨脹後,中國去年的貿易順差遠超包括德國、日本或美國等出口大國在過去一個世紀裡達到過的水平。
中國商品大量湧入全球市場,已引發越來越多的批評。除了美國,許多工業化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紛紛祭出關稅政策,試圖減慢中國商品湧入的速度。
與此同時,中國國內的物價不斷下跌,使企業利潤和勞工收入大打折扣。
此前,中共當局承諾在2025年推出進一步的刺激措施,但分析人士認為,這些措施仍將側重於產業升級和基礎設施建設,而不是家庭消費,這可能進一步加劇產能過剩、削弱消費,並增加通縮壓力。
中共雖承諾振興內需,但除了推出以舊換新計劃,擴大汽車、家電和其它商品的補貼之外,並沒有其它有效的政策。
保銀資產管理公司(Pinpoint Asset Management)首席經濟學家張智威(Zhiwei Zhang)表示,1月製造業PMI數據放緩的部分原因「可能是外部需求減弱,因為新出口訂單指數降至去年3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責任編輯:葉紫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