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7日訊】大家好,歡迎收看《唐青看時事》!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川普政府的對華戰略,看看美中關係接下來會怎麼走!
今天焦點:川普是「鷹派」還是「鴿派」?對華關稅撲朔迷離!盧比奧上任,中共會放鬆對他的制裁嗎?中情局長第一把火,追責中共!美中關係會緩和還是對抗升級?
川普是「鷹派」還是「鴿派」?
最近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哈佛教授艾利森(Graham Allison)拋出一個驚人觀點——川普回歸,美中關係可能會變好!他還說,川普其實不是典型的鷹派,更像是個「交易型現實主義者」。
但這可能嗎?畢竟,他在第一任期內發起貿易戰,封殺華為,還搞了個TikTok禁令。艾利森的理由是什麼呢?
首先,川普與習近平的私人關係不錯。艾利森指出,這兩位領導人都把自己視為歷史性人物,某種程度上互相欣賞。這層「私人交情」,也許能成為改善美中關係的一個契機。
其次,川普更看重「交易」,而不是純對抗。
艾利森認為,如果中國願意大幅增加對美採購石油、天然氣和食品,美中貿易逆差三年內就能解決。而川普比起長期對抗,更願意來一筆「對美國有利的大交易」。
這不是沒根據的。回顧2020年,川普當時沒有選擇繼續升級貿易戰,而是談成了第一階段貿易協議。這說明,川普在經濟問題上不是一味對抗,而是會談判的。
確實,川普上任後並沒有馬上實施新一輪關稅,甚至在就職演說中對北京的態度比預期溫和。雖然他強調「保護美國工人」,但沒直接祭出更嚴厲的制裁。
但並不是所有專家都認同艾利森的看法。
像歐亞集團的創始人伊恩‧布雷默就完全不信,他認為未來一年美中關係不但不會改善,還可能急轉直下。
他的理由是:中方已經認定美國在全面圍堵它,這種看法已經深入決策層。
就算川普想做交易,中共願不願意配合還是個未知數。
布雷默甚至打賭——12個月後,美中關係一定會更糟,而不是變好。
川普對華關稅撲朔迷離
川普是個真正的鷹派,還是更像個商人?眾說紛紜。時事評論員古成在《人民報》發了一篇文章,挺有意思。他說,從1月17日川習通話到川普上任三天,僅六天,川普關於對華關稅問題的表態撲朔迷離,更讓中共摸不著脈,找不著北。
川習通話,川普一方面給習近平戴高帽,一方面圍繞芬太尼、TikTok問題給中共戴緊箍咒。川普1月20日就職演說中表示要採取廣泛的關稅工具,並成立對外關稅局,在巴拿馬運河問題上直指中共,但並未直接點名要對中共加徵關稅,川普在當選後曾表示上任開始即對中共徵收60%關稅。
上任當天,川普延遲TikTok禁令75天執行,同時意味深長地表示如果中共拒絕美國應該有權獲得TikTok的一半股份的要求,關稅可能高達100%。同日,川普還退出了被中共操控的《巴黎氣候協定》與世界衞生組織。
1月21日,習近平與普京視頻會晤,在川普2.0壓力下,中俄互相設防,防止對方變節出賣自己,但表面上習普又大秀友誼。川普冷眼旁觀,不經意地在「真相社交」媒體上表示,他的團隊正針對中國進口產品徵收10%的懲罰性關稅進行討論,預計將在2月1日實施。
1月23日,事情出現反轉,川普說對中國寧願不必用到關稅。中共雲裡霧裡,整個暈菜了。川普一會兒嘴裡喊著大棒,手裡拿著胡蘿蔔,一會兒手裡拿著大棒,嘴裡卻喊著胡蘿蔔。川普將這關稅工具運用得爐火純青,吊足了中共的口味。以至於丁薛祥在達沃斯討論上代表中共不得不放軟話:「不追求貿易順差,願意進口更多國外有競爭力的優質產品和服務,促進貿易平衡發展。」
所以川普把中共玩得團團轉。
新任國務卿盧比奧:鷹派中的鷹派
川普雖然可能在對華政策上「談判大於對抗」,但他的政府裡可不乏強硬派,而新任國務卿盧比奧(Marco Rubio)就是其中的代表。
如果說川普還有一點談判的彈性,那麼盧比奧的強硬態度,從來沒有動搖過。
這個人來頭不小。他當參議員的時候,就一直關注中國人權問題,還推動了不少對華制裁,甚至被中共列入制裁名單兩次。
盧比奧的上任,幾乎可以確定,美國的外交政策會進一步向對華強硬傾斜。
中方微妙的「翻譯策略」
有趣的是,中共對盧比奧的態度,似乎有了一些微妙的變化……
盧比奧剛上任,中共官媒突然把他的中文譯名從「盧比奧」改成了「魯比奧」。
乍看之下,這好像沒什麼大不了。
當有記者在1月22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提問時,發言人毛寧明顯愣了一下,然後略顯尷尬地連說兩聲「哦哦」,接著含糊回應說:「更重要的是他的英文名字吧。」
這種「字面上變化」,讓不少觀察人士認為,中方可能在為未來的外交互動留一條後路,避免把雙方關係搞得太僵。
不過,中共真的會因此放鬆對盧比奧的制裁嗎?
當被問到這點時,中方沒有明確回應,只是說:「中美高層應當保持適當溝通。」
這看起來,北京雖然還是把盧比奧當成對抗對象,但同時也不排除未來有交集的可能性。
那麼,盧比奧本人又怎麼回應呢?
事實上,他的上任第一個動作,就已經釋放了更強硬的信號……
盧比奧上任第一天:直接會見「四方安全對話」外長
1月21號,盧比奧剛宣誓就任,馬上就和印度、日本、澳洲的外長舉行了一場高規格會議。
這三個國家是美國在印太地區圍堵中國的核心盟友,而這場「四方安全對話」(Quad)會議,無疑是在強化這條戰線。
值得注意的是,這場會談的時間點和地點,釋放出的政治信號非常明確:
. 日本、澳洲、印度的外長,特意飛到華盛頓,先出席川普的就職典禮,然後直接跟盧比奧開會。
. Quad本來就是美國主導的「亞洲小北約」,而這場會議無疑進一步加強了這個聯盟。
盧比奧在會談中強調,美國會持續推動印太地區的「自由與開放」,而他的措辭明顯就是對著中共來的。
這代表什麼?美國在印太地區的圍堵戰略,恐怕會變得更強硬。
中情局長第一把火
1月23日,中情局長拉特克利夫在獲得國會參議院批准後正式上任。同日,他接受採訪透露,川普希望他讓中央情報局做好準備,以便美國在應對21世紀挑戰上做好充足準備。他強調,機構必須認識到,中共治下的中國才是美國面臨的最大地緣政治威脅,而不是俄羅斯。
他還說:「我作為國家情報總監時已經看到了這一點,而現在外界也不可避免地看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共產中國)及其中國共產黨的各個分支是多麼陰險和邪惡。」
拉特克利夫在採訪中表示,他打算立即查明中情局掌握的所有與武漢實驗室洩漏COVID-19病毒相關的情況。拉特克利夫說,「如果中國(中共)造成或促成了一百萬美國人死亡,總統就需要掌握最準確的情報。」
1月25日,中情局就發布聲明表示,支持COVID-19病毒大流行源於武漢實驗室意外洩漏的理論。這標誌著中情局對此事立場的重大轉變。這份關鍵情報將對中美關係產生重大影響。也是中共一直害怕美國追責的一件事。
川普的亞洲團隊:鷹派掌舵,美中競爭加劇
除了盧比奧,拉特克利夫,美國的新亞洲政策團隊同樣釋放出一個明確信號——川普政府將由鷹派全面掌控對華政策,而不是依賴傳統的職業外交官。
這次的人事布局,讓美中競爭的態勢更加明顯。
. 負責東亞及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由共和黨大金主、前泰國大使邁克爾‧德桑布爾(Michael DeSombre)出任,而非資深外交官。這顯示川普政府更傾向於讓政治盟友,而非專業外交官來主導亞洲政策。
. 東亞事務副助理國務卿:韓裔官員凱文‧金(Kevin Kim)接任,他曾在川普第一任期內負責對朝政策,並參與美朝首腦會談,未來可能在東北亞事務上發揮重要作用。
. 五角大樓的東亞事務副助理國防部長:約翰‧盧(John Noh)上任。他是斯坦福法學院畢業生,曾在國會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工作,對美中戰略競爭相當了解。
這些任命顯示,美國對華戰略將更偏向地緣政治博弈,而不是外交斡旋。
重塑亞洲政策架構:集中權力,高效決策
這批鷹派官員的上任只是第一步,川普政府同時對亞洲政策團隊進行了重大調整,展現出幾個關鍵特點:
. 裁撤官僚體系,讓決策更直接
國安會的印太工作組從拜登時期的25人縮減到10人,層級變少,決策更快。
. 取消印太事務協調員職位
拜登政府設有專職的印太事務協調員,而川普政府則直接取消這個角色,改由總統助理兼國安副顧問黃之瀚(Alex Wong)全面負責亞洲政策。這代表未來的亞洲戰略將更加集中在核心決策圈內,不會受層層官僚影響。黃之瀚對中共強硬,是鷹派中的鷹派。有媒體說他是余茂春第二。
這些變化說明,川普政府希望加快決策流程,讓政策執行更具效率。
美中對抗趨勢強化
這些調整透露出,川普政府在亞洲戰略上的核心方向:
1. 強化地區軍事聯盟:
進一步鞏固美日韓軍事合作,並加強在南海的軍事存在,以遏制中共在印太的擴張。
2. 削弱「軟實力」投入:
相較於拜登政府,川普可能會減少對亞洲的經濟援助,轉而將資源投入安全與軍事。
這一戰略的直接體現,就是盧比奧上任首日就會晤「四方安全對話」(Quad)外長。
這場會議讓美國與印度、日本、澳洲這三個印太盟友加強聯繫,進一步強化「亞洲版北約」的概念。這代表未來中共在南海、台海及整個印太地區的壓力只會越來越大。
那麼,這樣的強硬路線,會讓美中關係更加緊張嗎?
關稅戰再起?川普的新對華經濟政策
川普回歸後,另一個備受矚目的問題是——新一輪關稅政策。
他在1月21號的記者會上明確表示,從2月1號開始,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10%關稅。
川普的理由主要有兩點:
1. 芬太尼危機
他指責中國透過墨西哥、加拿大向美國輸送芬太尼,導致每天約300名美國人死於藥物過量。
他聲稱已直接向習近平提出這個問題,並要求中共採取更強硬的措施。
他甚至對墨西哥和加拿大加徵25%關稅,以迫使這兩國在毒品和非法移民問題上更加配合。
2. 美中貿易逆差
據半島電視台報導,數據顯示,2024年前11個月,中國對美出口4010億美元,美國對華出口僅1310億美元。
為了縮小逆差,川普政府推出多項貿易限制措施,甚至考慮降低800美元的免稅額度,以防範中國利用小額包裹避開關稅。
但問題來了,關稅真的能改善貿易逆差嗎?
意外的經濟後果
根據半島電視台報導,川普的關稅政策反而刺激了中國對美出口。
. 2024年中國對美貿易順差飆升至9920億美元,同比增長21%。
. 2024年11月,中國對美出口額達473億美元,年增長8%。
這說明,美國企業為了應對未來的關稅政策,可能會提前囤貨,導致短期內中國出口數據反而上升。
政府內部的分歧
對於關稅政策,川普政府內部也意見不一。
財政部長提名人斯科特‧貝森特認為,應該逐步推進關稅,以減少對美國消費者的影響。
貿易顧問彼得‧納瓦羅則是強硬派,主張立即加徵高額關稅,以迫使中共讓步。
根據耶魯大學的政策評估報告,這些關稅可能導致美國家庭每年多支出1560美元,並推高1%的通膨。
查塔姆研究所的研究員指出,川普的關稅政策可能會促使中國加快貿易夥伴多元化進程,減少對美國市場的依賴。
美中關係:緩和還是對抗?
川普上任後,並沒有立刻升級貿易戰,而是先評估2020年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的履行情況。
這說明,他雖然在軍事與外交上持續施壓,但在經濟上,還是希望談成一筆新交易。
但問題是,北京會願意配合嗎?
. 雙方政治不信任加深,談判難度更高。
. 即使有貿易談判,結構性矛盾仍難解決。
. 科技競爭仍在升級,美方將持續封鎖中國半導體、人工智能等關鍵領域。
. 台灣問題依然是最大變數,未來一旦有風吹草動,雙方關係可能迅速惡化。
未來,美中關係的走向,很可能是「經濟談判+軍事施壓」並行,但想恢復「友好合作」,幾乎不可能。
你怎麼看?美中關係會緩和,還是繼續對抗?川普是鷹派,還是鴿派?歡迎留言討論,別忘了點讚、訂閱,我們下期見!
歡迎訂閱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tangqingnews
歡迎訂閱GJW頻道:https://www.ganjingworld.com/zh-TW/video/1h7cmir87an6gVuDkE3irNj3417t1c
《唐青看時事》製作組
責任編輯:李昊#
Subscribe to Updates
Get the latest creative news from FooBar about art, design and busi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