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ne
【2025年07月12日訊】最近中國大事不斷,大眾汽車突然宣布關閉南京工廠,外資車企為什麼在中國越混越難了?
深圳、上海這些曾經富裕的城市,如今企業大規模倒閉,失業大軍流落街頭,這經濟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更誇張的是,中共政治局裡習近平親手挑的核心班底,如今竟亂成一鍋粥,中南海到底發生了什麼?
還有甘肅幼兒園驚爆鉛中毒慘案,官方調查被網友罵翻,背後到底藏在什麼不能說的祕密?
大眾汽車關廠撤出中國 外資車企為啥難混?
最近,全球車企在中國市場的日子都不太好過,就連曾經風光無限的大眾汽車,也不得不揮淚告別南京。路透社7月11日報導,大眾和上汽集團合作的南京工廠,確定要關門了。
這家工廠從2008年成立以來,專門生產帕薩特和斯柯達速派這樣的經典車型,年產能最高達36萬輛。結果市場風雲突變,燃油車的好日子一去不回,廠子又位於南京市區,物流運輸困難、廠房轉型成本高得嚇人,大眾最終下決心徹底關停。
帕薩特的生產雖然會轉移到江蘇其他地方,但大眾這次撤廠,對它來說無異於元氣大傷。過去,中國市場可是大眾的搖錢樹,占全球交付量的30%,如今卻節節敗退。這還不是大眾第一次在中國關廠,早在2022年,大眾已部分關停上海安亭的第一工廠,將燃油車生產遷往江蘇儀徵,原址改作研發中心。
大眾在中國怎麼混成這幅慘樣?Electrek的報導指出,中國燃油車市場急劇萎縮,比亞迪、小鵬、蔚來這些國產電動車品牌飛速崛起。尤其是比亞迪,在2023年首次超越大眾,成為中國銷量最高品牌,光是今年6月就賣出了38萬輛,上半年更是突破210萬輛,同比暴漲33%。外資品牌的市場份額,活生生被蠶食。
更要命的是,本土電動車價格戰打得熱火朝天,比亞迪的車型比大眾便宜了整整40%。分析師算了筆帳,要大眾電動車2028年前在中國達到年銷120萬輛,才有可能不虧錢。匯豐銀行和傑富瑞預測,大眾如果熬到2029年,有望賺個6.5%的利潤。但瑞銀卻澆冷水說,這輪價格大戰,可能徹底把大眾利潤空間給「打穿底」。
其實,不光大眾在中國市場受困,Jeep的母公司斯泰蘭蒂斯(Stellantis)也一樣不好過。他們跟廣汽集團合資的廣汽菲克公司,已申請破產,從2022年10月起,Jeep車型只能靠進口在中國賣,銷量慘到家了。
這種局面與過去美國科技巨頭在中國的遭遇十分相似。《華爾街日報》報導,2019年特斯拉在上海建廠時,馬斯克還自信滿滿地說「中國就是未來」,結果不過幾年,特斯拉在中國培養的供應鏈夥伴迅速轉化為強大競爭對手。
同樣的故事也曾在摩托羅拉和蘋果身上發生。90年代摩托羅拉技術領先進入中國,最終卻被聯想收購移動業務;蘋果則扶植出了華為、小米等強勁對手,高端機型還被排除在政府消費補貼政策之外,市場份額被持續擠壓。
從摩托羅拉、蘋果,到特斯拉、大眾,這些跨國企業發現昔日中國市場的「徒弟」如今已變為「師傅」,外資品牌逐漸被邊緣化。
中共多年來針對外商採取的就是「養套殺」模式,先以龐大市場、優惠政策吸引外資進入,再通過技術轉移、合資、商業間諜等手段盜取技術,最終把外企排擠出市場。
如今這些外資品牌在中國市場還有多少生存空間?你怎麼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深圳上海經濟拉警報!企業倒閉潮 失業大軍街頭流浪
不僅外企,現在就連深圳和上海,這兩個號稱中國最富裕的大城市,也開始響起了經濟警報。
先看深圳,這座被譽為「亞洲矽谷」的明星城市,經濟數據近來可謂是「跌得鼻青臉腫」。深圳市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前五個月,深圳工業增速只有3.5%,同比暴跌8.8個百分點,企業虧損率逼近四成。固定資產投資更慘,下滑9.2%,民間投資甚至跌了11.8%。民間投資更跌了11.8%。出口下滑8.6%,對美國出口暴跌12.5%。
與出口密切相關的貨運量也大跌,其中鐵路貨運量下降18.9%,鐵路貨運量是中國經濟「克強指數」三個核心指標之一,被認為比中共官方GDP更能反映經濟真實情況。
經濟一差,老百姓日子就不好過了。博主「深圳灣小仙姐」爆料,深圳羅湖某高中老師5月工資只發了三分之一,高科技企業、央企、國企都拖欠工資,不少企業為節約成本,甚至逼員工主動辭職。南山科技園辦公樓大量空置,有的直接改成共享工位,甚至商場也開始變菜市場了。
更扎心的是,街頭流浪的人明顯多了起來。博主「996Rainmaker」記錄,龍華的汽龍華汽車站、廣場、公園都能看到失業者露宿街頭。連福田CBD核心地帶的橋下、地鐵口和寫字樓後巷,都有人夜晚鋪紙板睡覺,其中包括失業的程序設計師、建築工人或外賣騎手。
企業倒閉潮加劇,港資、台資企業撤離尤為明顯。2023年8月18日,深圳一家有38年歷史的港資家電企業宣布關閉。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去年9月的報告也指出,超57%的台企已考慮或啟動撤出大陸,原因就是成本上漲、供應鏈不穩和政策環境惡化,很多老闆甚至要「半夜拆設備」悄悄跑路。
再說上海,這座國際大都市情況也不妙。雖然官方公布今年一季度GDP增長5.1%,但老百姓卻感覺完全相反。
博主「阿昌」在上海開了多年麵館,他表示如今生意越來越難做,幾乎撐不下去了。疫情後上海街頭明顯冷清,地鐵空蕩蕩,市中心人流稀疏,辦公樓空置率越來越高。
數據顯示,2024年上海外來常住人口首次跌破千萬,同比減少23萬人,租房市場也隨之蕭條,公寓空置率不斷攀升。
更要命的是,上海的中產階級正在破產邊緣掙扎。博主「上海人」分享了自己的經歷,他曾是標準中產,疫情前高額貸款買房,盲目投資餐館。疫情期間餐館倒閉,為還房貸借高利貸,最終負債累累,瀕臨破產。而博主「阿昌」則透露,上海餐飲業整體艱難,十家有八家在苦撐。
從深圳到上海,這些曾經富裕的城市,如今卻是一片愁雲慘淡。外企大撤退、製造業萎縮、高科技產業受挫,過去人潮擁擠的城市現在越來越冷清。
那麼,深圳、上海的經濟低迷是短暫調整,還是進入了長期衰退?這些曾經輝煌的城市,未來路在何方?歡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中共政治局亂成一鍋粥 中南海內鬥升級?
剛才咱們聊到深圳、上海經濟慘淡,其實背後跟中共內部的權鬥和決策混亂密不可分。
7月10日,獨立評論人杜政在台灣《上報》撰文指出,習近平親自挑選的政治局班底,任期過半卻陷入嚴重內鬥,整個陣營越來越不穩。
首先是最年輕的政治局常委丁薛祥,本被習近平寄予厚望,主導京津冀、粵港澳等區域協調。但實際情況呢,這些規劃幾乎全成爛尾。今年6月,全國政協都公開承認大灣區規劃推進不順,暴露出丁薛祥能力不濟,也凸顯出高層內鬥白熱化。
前新疆書記馬興瑞7月突然免職,更是引發種種猜測:有人說他捲入航天科技集團腐敗案要被查,也有人猜測他可能要去接替蔡奇任中辦主任,或接替石泰峰任政協第一副主席。不管怎樣,他的下台勢必牽動高層權力布局。
中央組織部長石泰峰和統戰部長李干傑互換職位,更是玄機重重。今年3月石泰峰剛剛掌控關鍵的中組部,而李干傑卻轉到統戰部這個明顯冷板凳的位置,引發外界猜測,李干傑會不會是下一個被查對象?
更離譜的是中央軍委副主席何衛東,自從3月突然「人間蒸發」,外界普遍認為他已經落馬。軍隊大權幾乎全落到75歲的張又俠手裡,甚至出現了「槍桿子指揮黨」的局面。
相比之下,經濟大臣何立峰最近卻風頭正勁,不僅掌控「錢袋子」,還頻頻代表中共與美國談判。但杜政也點出,何立峰在官場培植勢力過於明顯,親信遍布發改委、財政部、中央金融系統,比如鄭柵潔、藍佛安、王江這些關鍵崗位人物,都是他的舊部或校友。
至於天津市委書記陳敏爾,原本被視為習的接班人之一,可他在貴州主推的大數據產業卻鬧出大規模腐敗案,如今在天津又沒任何亮眼表現,仕途岌岌可危。
再看中央政法委書記陳文清,雖然從國安部長晉升政治局委員,卻被公安部長王小洪和國安部長陳一新架空,成了個空頭司令。
杜政還進一步分析,其他政治局成員,比如李希雖然抓人不少但沒樹立威信;王毅、王滬寧、蔡奇這些人更像是擺設,實際權力不多。
最值得注意的是習近平自己。今年6月底,中共政治局審議黨內權力調整規定,馬雲控制的《南華早報》分析認為,這可能意味著習近平開始階段性下放權力,甚至可能為退休鋪路。再加上秦剛、火箭軍將領、軍中大管家苗華等紛紛落馬,習近平的權威明顯受損。
杜政認為,中共內部鬥爭已經進入了白熱化,習近平自己挑選的班底反倒成了他最大的威脅。這種亂象不僅削弱了中共統治,也讓外界看到,它真正的敵人恐怕就藏在黨內。
甘肅幼兒園鉛中毒事件 官方調查為何難服眾?
剛才我們提到中共高層權鬥不斷,地方治理也亂了套。最近甘肅天水幼兒園的鉛中毒事件,又暴露了地方政府的治理危機和公信力崩塌。
這次甘肅天水麥積區培心幼兒園,一共有233名孩子檢測出血鉛超標,其中四成孩子的血鉛含量已經達到了中度甚至重度中毒的標準。很多孩子腹痛、脫髮,甚至牙齦都出現了黑斑。
事件曝光後,官方趕緊出調查通報,說是幼兒園廚房用了網上買來的工業彩繪顏料給食物染色,而包裝上明明寫著「不可食用」,現在園長等8個人已經被刑拘。但問題在於,這個看似明確的調查結果,卻完全說服不了老百姓。
公眾號「基本常識」的一篇文章提出三大疑點:第一,幼兒園用工業顏料根本不合理,因為彩繪顏料並不比食用色素便宜幾塊錢;第二,投資多家幼兒園的老闆,監控視頻裡兩位年輕的廚師,看起來並非是愚昧無知的人群,他們很難無知大膽到用工業顏料做飯;第三,當地檢測結果跟西安的結果居然天差地別,有孩子本地檢測血鉛值只有82微克,但在西安檢測卻高達512微克。
公眾號「暉常有道」的文章也披露,網友們發現涉事幼兒園與當地工業企業相距不遠,都靠近河邊,很可能存在地下水污染風險;一些學化學的網友也質疑,即使使用彩繪顏料,也很難造成如此嚴重的鉛中毒,因為孩子們只是偶爾吃一次發糕,攝入量遠不足以導致如此嚴重中毒。最關鍵的是,有家長反映,一些根本不在幼兒園吃飯的孩子也出現了血鉛中毒,這就更蹊蹺了。
監控視頻也被網友質疑,說太清晰、像補拍的,連日期和時間都沒有,有人諷刺說:「這是我見過最乾淨的幼兒園後廚。」
網友們更是直說:「幼兒園明顯背鍋!」「這個地方肯定有重工業,排鉛超標」「這是當地操盤手依賴的企業,KPI都靠這玩意」。
公眾號「端端醬」更進一步指出,甘肅歷史上鉛污染早就成了「老病根」。早在2006年,天水吳家河村就發生過334個孩子鉛中毒,2009年隴南徽縣、2015年金昌市,以及2018年白銀市也都爆發過類似事件。每次官方都迅速定下責個人,卻對系統污染裝聾作啞,污染治理永遠停在運動式的短期措施。
CNN採訪了一位當地母親,她的孩子雖然沒上涉事幼兒園,但她也明確表示,所有家長都認為食物根本不是中毒真正原因,真正原因只有政府知道,但政府不可能告訴他們真相。她甚至擔心被政府報復,不敢公開姓名。
官方雖然表示已經檢測食物、水、土壤,說食物樣本鉛含量超標2,000倍,但這解釋依然站不住腳。一位吳姓家長質疑:「孩子們每週只吃一兩次所謂的三色糕點,怎麼可能中毒這麼嚴重?」
對比國外案例,美國弗林特市2014年也曾發生嚴重的鉛污染事件,但美國政府最終公開道歉,並撥款進行系統整改,賠償了受害家庭,才徹底解決了問題。而甘肅這次事件,官方並未採取系統性措施,而是迅速把責任推到幾名幼兒園員工身上,完全迴避了可能存在的環境污染問題。
甘肅這次事件真正暴露的,是中共地方治理機制完全失效,官方一再撒謊,掩蓋真正的問題,導致公眾信任持續崩潰。
朋友們,你怎麼看這次甘肅鉛中毒事件?你覺得官方到底在隱瞞什麼?污染真正來源又可能是什麼?歡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歡迎訂閱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tangqingnews
歡迎訂閱GJW頻道:https://www.ganjingworld.com/channel/1eiqjdnq7go2ebXA2yTPUSg631de0c
——《唐青看時事》製作組
責任編輯:連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