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03日訊】(記者唐兵綜合報導)中共地方政府歷年來產生的巨額債務,一直是其財政體系的大型潛在風險。中共財政部今天(3日)公布設立新單位「債務管理司」,聲稱要加強債務監測監管,防範隱性債務風險。專家認為,中共當局整個化債操作已淪為政治鬧劇。
據中共媒體報導,中共財政部新設立的債務管理司,下設綜合處、中央債務處、地方債務一處、地方債務二處、發行兌付處以及監測管理處。債務管理司主要職責為擬訂並執行中共政府國內債務管理制度和政策;擬訂中央和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制度和辦法;編制國債和地方政府債餘額限額計劃;加強政府債務監測監管,防範化解隱性債務風險等等。
債務管理司司長為李大偉,副司長為曲富國、趙則永。李大偉曾擔任中共財政部政府債務研究和評估中心主任,並先後兼任該部預算司副司長及一級巡視員。
中共政府曾於2024年推出10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的化債方案,以緩解地方政府龐大的債務壓力,避免發生系統性風險。
今年9月12日,中共財政部部長藍佛安稱,截至2024年末,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達10.5萬億元。這是官方披露的最新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餘額。
所謂隱性債務,指地方政府在法定政府債務限額之外直接或者承諾以財政資金償還以及違法提供擔保等方式舉借的債務。中共數據通常被指涉隱瞞,外媒曾報導中共地方隱性債務或高達60萬億元。
藍佛安還透露,截至2024年末,中共政府全口徑債務總額為92.6萬億元,除了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還有國債34.6萬億元、地方政府法定債務47.5萬億元。
針對藍佛安公布的數據,中國問題專家章天亮曾在《天亮政論》節目中表示,這掩蓋了更深層的結構性問題。
他分析說,按官方數據,2024年中國全國財政收入為23.4萬億元,其中中央財政收入10.1萬億元、地方財政收入13.3萬億元。中央政府的主要收入來源於地方上繳稅收,但隨後通過財政轉移支付方式將資金重新分配給貧困地區。2024年中央向地方轉移支付總額達10.2萬億元,而中央財政收入僅為10.1萬億元。這意味著中央政府將所有收入全部下撥地方後,仍需倒貼約1,000億元,導致中央運轉資金嚴重短缺。
他強調,中央政府每年需支出4.5萬億至5萬億元用於國防、教育、外交、「一帶一路」項目以及政府運作等,但由於收入全部用於轉移支付,這些開支完全依賴借債維持。「中央政府花的每一分錢都是借來的」,這情況「非常可怕」。
中國問題專家王赫在撰文表示,2020年以後,中國地方財力走弱,政府債務率快速上行,2022年上行至332%(寬口徑,即顯性債務+城投債)。重慶、天津、貴州、黑龍江、湖北、新疆這些債務率最高的地區均在600%以上。
時事評論員李林一表示,現在中共財政部專設部門搞化債,說明地方政府債務這個「灰犀牛」讓當局膽戰心驚。中共近年一直試圖化債,拋出所謂一攬子化債方案,但收效甚微,只能從數字上掩蓋。而整個化債過程實際上就是中央和地方的搏弈和內鬥,使化債淪為政治鬧劇,債務能壓垮恆大,當然也可能壓垮中共政權。
責任編輯:李仁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