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浆菌为儿童小区型肺炎常见的病原菌,令人担心恐有中耳炎、肋膜积液、肺脓疡等并发症。医师表示,临床上怀疑霉浆菌感染时,可透过口咽部检体进行快筛,约15分钟便可判读。
6岁的小乐因发烧到39度前来就诊,妈妈表示从发烧当天开始有明显的咳嗽、轻微鼻涕及喉咙痛的症状,理学检查发现喉咙轻微发炎,胸部听诊有明显的喘鸣声和痰音,临床上怀疑是霉浆菌感染,给予第一线抗生素治疗三天并安排回诊。回诊时妈妈说发烧已有改善,但当天体温仍有量到38度,胸部听诊除了喘鸣声外,也听到了肺炎常见的啰音,胸部X光片检查发现左侧浸润增加,便安排霉浆菌快筛,检查结果为阳性,给予第二线抗生素治疗,三天后追踪,症状改善体温也恢复正常。
书田诊小儿科主任医师苏軏指出,霉浆菌为儿童小区型肺炎常见的病原菌,主要透过飞沫传染,好发于学龄儿童,但各年龄层都有可能感染,目前没有疫苗可预防,感染后也不会终生免疫,有可能重复感染。
霉浆菌感染常见的症状包含发烧、咳嗽、喉咙痛、鼻炎以及头痛等,症状可持续1至4周,部分患者可能会有中耳炎、肋膜积液、肺脓疡等并发症,气喘患者也常因为霉浆菌感染而使得气喘症状恶化。
发烧、久咳,快筛助诊断!苏軏医师说,霉浆菌感染,医师除了参考病史、接触史、理学检查、胸部X光片等进行临床诊断外,以细菌培养为黄金准则,但因为需要耗费较长时间,对患者在急性期的帮助较低。因此临床上怀疑霉浆菌感染时,可透过口咽部检体进行快筛,约15分钟便可判读,在适当情况下对患者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治疗方面,苏軏医师提到,临床上怀疑霉浆菌感染的患者,会给予第一线抗生素治疗,然而近年来霉浆菌对第一线治疗的巨环内酯(macrolide)类抗生素,抗药性有增加的趋势,有些研究指出目前抗药性菌种比例超过50%,因此若治疗48到72小时仍有发烧或症状恶化,可能是抗药性菌种,要更换第二线抗生素。在决定更换抗生素前,除了详细检查排除其他病原菌外,透过霉浆菌快筛可以加强诊断的正确性,提供临床医师更好的治疗方向,
最后苏軏医师提醒,预防霉浆菌感染,要注意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戴口罩,同时提升个人免疫力,饮食均衡,睡眠充足,以降低感染风险。出现发烧、久咳症状的学龄儿童,若怀疑霉浆菌感染,除了医师的临床诊断外,相关的快筛检测可以协助快速找出病因并依此治疗。倘接受抗生素治疗,应遵照医嘱完成疗程,这样咳个不停、咳到一直睡不好的情况才能尽快获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