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6日訊】(記者楊旭綜合報導)中美關稅戰僵持不下,為了抵消出口受阻的衝擊,中共近期大力推動「出口轉內銷」。但經濟學家認為,這進一步惡化了中國經濟的通縮危機,而通縮正是中共長期想要解決的問題。投行高盛在最新報告中預測,今年中國經濟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將降至0%,並表示中美貿易戰短期難解決,中國經濟面臨多重挑戰。
貿易戰下 中共大力推動「出口轉內銷」
目前,美國對華關稅為145%,而中共對美關稅則為125%,如此高的關稅水平讓兩國貿易形同中斷。此外,5月2日起美國取消了對中國小額包裹免徵關稅的政策,轉而對這些包裹徵收120%或每件100美元的關稅。
為了抵銷外銷受阻的衝擊,中共近期大力推動「出口轉內銷」,希望透過民間購買力來提振經濟。
京東、騰訊和抖音(TikTok在中國的姊妹應用)等電商巨頭正積極向中國消費者推廣這些商品。電商平台京東在其平台上設立了一個專門的區域,銷售原本面向美國買家的商品,折扣最高可達55%。大型連鎖超市「永輝超市」也擺出外貿專區。上海則舉辦了為期5天的外貿嘉年華活動。
分析:通縮將惡化 中國經濟正處於通縮死亡螺旋的邊緣
不過很多分析認為,這項政策將進一步惡化中國經濟的通縮危機。
《亞洲時報》週三(5月5日)題為「中國經濟正處於通貨緊縮死亡螺旋的邊緣」的文章提到,將出口產品以大幅折扣轉至國內平台,短期內或許看似明智,但長期看,會削弱各行業的定價權,削弱盈利能力,並為新一輪的企業削減成本埋下伏筆。
文章說,這種轉向反而加劇了其原本想要解決的問題。
中國經濟近年深陷通貨緊縮的惡性循環中。根據中共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24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僅上漲0.2%,而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則同比下降2.2%。
文章說,中共一直將國內市場定位為製造業的「泄壓閥」,現在出口級庫存的湧入,進一步加劇了國內的產能過剩,並引發更深層次的通貨緊縮,波及整個經濟。
雖然有傳言稱中共當局將提供支持,但實際舉措卻寥寥無幾。在此背景下,中共方面謹慎的刺激措施必然帶來後果。持續的價格下跌不會自行糾正,反而會重塑人們的行為。企業縮減開支,家庭推遲支出,投資決策偏離軌道,增長勢頭逐漸減弱。
高盛預測:今年中國經濟CPI為零
美媒CNBC周三(5月5日)报导,高盛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單輝(Shan Hui,譯音)預計,全年中國CPI將降至0%,低於2024年0.2%的同比增幅,PPI將下降1.6%,而去年下降2.2%。
單輝指出:「價格必須下降,才能讓國內和其他海外買家吸收美國進口商留下的過剩供給。」她還表示,製造業產能可能無法迅速適應「突如其來的關稅上調」,這可能加劇部分行業的產能過剩問題。
摩根士丹利的經濟學家團隊認為,隨著貿易戰衝擊出口訂單,PPI可能在4月下跌至2.8%,較3月2.5%的跌幅進一步擴大。
2023年和2024年,中國經濟CPI長期徘徊在零附近後,今年2月和3月連續兩個月轉為負增長。3月PPI同比下降2.5%,連續第29個月下跌,也是近四個月來的最大跌幅。
「出口轉內銷」加劇產能過剩 掀起價格戰
巴克萊銀行高級中國經濟學家周英科(Yingke Zhou,譯音)表示:「副作用是中國企業之間掀起了一場激烈的價格戰。」
他解釋說,大量原本面向美國市場的折扣商品湧入國內,也將侵蝕企業盈利能力,進而影響就業,對工作前景和收入穩定的擔憂已經在削弱消費需求。
路透社報導,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中國經濟主管朱利安‧埃文斯-普里查德(Julian Evans-Pritchard)表示:「通縮壓力上個月持續存在,而且幾乎肯定會在未來幾個季度加劇,因為中國企業將過剩產能出口的難度加大。」
位於浙江義烏的「大陸奧凱體育用品公司」是一家擁有超過20年歷史的體育工廠。創始人吳曉明日前告訴TVBS特派記者,受到美中關稅戰影響,該公司面臨巨大衝擊,出口訂單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幅減少了60%。
他說,2022年一顆最低端的球(排球)可以賣到人民幣7到8元(約新台幣32元),但到了去(2024)年上半年,同樣一顆球只能賣到人民幣5.8到6元(約新台幣25元)。等於產能過剩,導致足球價格在短短兩年間暴跌20%。
「出口轉內銷」只是權宜之計 企業沒有利潤空間
北京本土投行香頌資本董事沈萌對CNBC表示,中共幫助出口商轉銷受影響商品的舉措,可能只是權宜之計。
他說:「對於那些原本能從美國消費者手中收取高價的出口商來說,在國內市場銷售只是清理滯銷庫存、緩解短期現金流壓力的手段,幾乎沒有利潤空間。」利潤擠壓可能迫使一些出口企業倒閉,另一些可能選擇虧損經營,只為避免工廠停工。
根據高盛單輝的估計,中國有1600萬個工作崗位(占勞動力總數的逾2%)涉及對美出口商品生產。
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的中國事務主管王丹表示:「最低免稅政策的取消以及現金流下滑,正將許多中小企業推向破產。」她警告說,出口依賴型地區的失業人數正在增加,預計今年城鎮失業率平均將達到5.7%,高於官方目標5.5%。
中美貿易戰短期難解決 中國經濟面臨多重挑戰
高盛近日發表題為「China Matters Patience and Resilience」的最新報告指出,在中美貿易摩擦升級背景下,中國宏觀經濟面臨多重挑戰。並預測,中國今年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僅增長4.0%,而中共為2025年設定的增長目標為「5%左右」。
中美雙方在關稅談判上存在深層次的分歧與高度不確定性。儘管美國財政部長和總統曾釋放調整關稅的信號,但中方官方立場明確,要求美方取消所有單邊關稅才會重啟貿易談判。
報告分析,雙方在談判風格、互信程度、核心訴求以及涉及的廣泛議題(包括芬太尼管制、TikTok出售、產業政策、貨幣管理、貿易失衡及地緣政治等)上存在較大差異,這使得短期內達成貿易協議的難度相當大。
雖然中國在擴大財政支出以刺激經濟方面仍有空間,但出於對長期財政可持續性的考量,政策刺激的力度更顯保守和有選擇性。
文章說,過去,中國經濟的再平衡進程相對緩慢,在經濟下行時往往仍舊依賴基礎設施建設和生產補貼來支撐。現在考慮到美國關稅可能長期維持在高位,且過剩供應難以被其它國家完全吸收,中國被認為需要加速推進深層次改革。
改革方向可能包括賦予地方政府徵收消費稅的權力以更直接地刺激消費、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以提高居民消費信心,以及投資於與消費相關的基礎設施等。
責任編輯:孫芸#
推薦閱讀:
中國業界深度內卷 中共推「出口轉內銷」挨批
中共將對美出口轉向國內市場 有哪些後果
【一線採訪】中國經濟極糟糕 民生愈發艱難
北京再次悄悄取消美國商品進口關稅
美議員警告瑞安航空 不要買中國C919飛機
分析:中共硬打貿易持久戰 老百姓越過越窮
Trending
- 健康网》糖尿病5大症状! 视力模糊、疲劳、皮肤痒都中
- 「味精」或是人工调味剂对健康有害是谎言还真实?让美国营养学专家来揭开关于味精的迷思!
- 中共解放军将领接连落马 美专家:习近平军权不牢、美台应把握机会
- 习近平出大事? 传遭集体「逼宫」 四中全会将让出总书记并退出常委
- 发布反习反共檄文,华南理工教授林影、韩双艳,职务纷纷被剥夺,个人信息遭删,院长换人!成都抗争青年“梅世林”更多信息!财政部吴奇修被抓内幕
- 习近平最怕的来了:华南理工大学院长实名反共檄文,号召大学生造反;「中国不跪」谎言,中共一直在跪,这次还偷偷跪,揭中共历史上的屈服
-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实名发表反共、反习檄文掀热议:反思专制,呼吁民主与自由
- 川普:與中共接觸是尼克松最糟糕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