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卫福部调查,近3成国人罹患高血压却不自知。对此,内分泌科医师陈洁雯表示,运动是降血压良方,透过增强血管内皮功能、降低动脉僵硬度,促使血管放松具弹性,可达降血压目的。此外,她说,国外论文指出,进行等长运动、有氧运动、动态阻力训练、综合训练、高强度间歇训练,也可为心血管带来降低交感神经活性、改善局部血流分配等好处。
内分泌新陈代谢科医师陈洁雯在脸书专页「疗生活.陈洁雯医师」发文指出,运动已被多篇国际论文认可具降低血压作用。目前医学证实运动能降低血压,主要是透过增强血管内皮功能、降低动脉僵硬度两个生理机转,达到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调整胶原和弹性蛋白的平衡,促使血管放松且更具弹性,进而降低血压。
强化血管调节3好处
陈洁雯说,2023年刊登于《英国运动医学杂志》的论文指出,等长运动、有氧运动、动态阻力训练、综合训练以及高强度间歇训练,这5种运动更有利于降血压。除了上述原因,这些运动能为心血管带来以下3项好处:
1.降低交感神经活性:减少交感神经活性,同时增加迷走神经的作用,进而让心率和血压下降。
2.改善局部血流分配:肌肉收缩会暂时压迫局部微血管,放松时则促进血液再灌注,反复的局部血流量变化,会刺激血管壁进行适应性重塑,强化血管调节,降低血压。
3.诱发压力反射调节:提升压力感受器的灵敏度,增加对血压波动的调节能力,减少血压的波动范围。
5运动做对方式效益大
陈洁雯说,想以运动将降血压效益最大化,抓对时间、频率才有效!方法如下:
●等长运动训练(isometric exercise training):等长运动指的是让肌肉维持在一定「长度」的情况下持续用力,常见动作包括推墙、抓握静蹲、静止推举等。每周进行3-4次,每次训练至少10-20分钟;每个等长运动应持续30秒至1分钟,每次训练可进行2-4组,每组间休息1-2分钟。
●有氧运动训练(aerobic exercise training):根据美国运动协会ACSM的定义,有氧运动是指能维持20分钟以上,同时有使用到大肌群(如大腿、阔背肌)的运动,如跑步、快走、游泳、骑自行车、跳绳等;每周至少进行3次,每次运动持续20-60分钟。
●动态阻力训练(dynamic resistance training):动态阻力训练主要是透过改变关节角度的运动,来训练肌肉的运动模式,如深蹲、卧推、拉力器训练、哑铃训练等;每周进行2-3次,每次训练30-60分钟。
●综合训练(combined training):将有氧运动训练和阻力训练结合,如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搭配深蹲、哑铃举重、弹力带等阻力训练;每周进行3-5次,每次训练通常持续40-60分钟。
●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指短时间运动强度可达最大心率85-95%的运动,如全力冲刺、快速跳绳、高强度的体重训练(如深蹲跳、俯卧撑等)。每个高强度运动段之后,会有一段较低强度的休息或活动期,通常为30秒至2分钟;每周进行3-4次,每次训练的总时间通常为15-30分钟。
陈洁雯强调,想要让血压获得良好控制,其实很多运动都可以达成,但养成运动习惯才是最优先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