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2日訊】(記者方曉綜合報導)中國消費不振加上內捲競爭,令餐飲業的寒冬持續。數據顯示,中國去年有近300萬家餐飲門店歇業,創下新高。有分析更指,今年上半年可能還會迎來一波更猛烈的關店潮。
最新數據:去年近300萬家餐廳關門 創歷史新高
據中國餐飲產業媒體「紅餐網」日前報導,過去一年歇業的餐廳類型涉及廣泛,涉及正餐、茶飲、咖啡、烘焙、火鍋、甜品、自助餐和烤肉等各大品類。許多餐廳更傳出破產、跑路、欠薪或被討債等負面消息。統計資料顯示,過去一年,中國近300萬家餐廳關閉,創下歷史新高,其中不乏知名品牌。
位於北京的意大利餐廳Opera BOMBANA曾是名流雲集的用餐場所,卻在經營11年後,於去年4月倒閉;上海有米其林三星主廚坐鎮的L’Atelier 18於去年初開業,到去年年中就倒閉了;還有被視為「深圳最難預定牛排店」的牛排館燃扒房Steak house也被曝歇業,有消費者稱人民幣逾1000元的儲值都還來不及使用。
更多品牌選擇大幅縮減門市數量或退出中國市場。連鎖飲料店「厝內小眷村」顛峰時期曾開出近500門市,截至去年12月初,只剩下不到50家店;連鎖火鍋店「哥老官」的門市數量從鼎盛時期的100餘家,減至60餘家;日本摩斯漢堡則在去年6月宣布退出中國市場,關閉6家門市。
業內人士:今年上半年可能還有更猛烈的關店潮
報導分析,以需求層面來看,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增加,中產階級資產縮水,大部分消費趨於理性務實,追求性價比高、具剛需的餐飲。客流量明顯下滑,再加上居高不下的經營成本,網紅餐飲店和高端餐廳以及一些不是剛需的餐飲就會逐漸失去市場競爭力,陷入困境。
從行業層面分析,據統計,目前中國人口數與餐廳數的比例是1000比7,在世界排名第一。這個數字顯示中國的餐飲已嚴重供過於求,加劇產業內捲,自然會出現淘汰的情形。
報導認為,無論是完全退出還是大規模關店,都遭遇共同的難題。
「民食之本」創辦人歐峰指出,中國的餐飲行業在經歷快速成長後,目前進入到衰退過程,如果今年經濟有所好轉,到了年底餐飲行業也會好起來,但在此之前,餐飲行業的大洗牌仍是必然,今年上半年可能還會迎來一波更猛烈的關店潮。
中共極端防疫 引發店鋪生意慘淡
三年疫情中共採取極端防控和封城等措施,導致許多店鋪的生意慘澹,大批店鋪關門。2022年有報導說,廣州、上海等多個城市的商場出現大量空置,超過警戒線,將出現關店潮。
進入2023年以來,各地餐飲行業的生意比往年更難做,大街上關門轉租的店面越來越多,餐飲市場寒氣逼人。
當年11月,大陸專業餐飲網站「紅餐網」實地走訪了廣州多個商圈、街區,同時採訪了北京、成都、深圳、上海等各地餐飲人,發現當時餐飲市場的真實溫度完全可以用一個詞來概括:寒氣逼人。
素有廣州「茶飲一條街」之稱的天河南一路,該街區正在轉租或者招租的茶飲店就有6家,還有3、4家正在圍擋的門店。
廣州消費者momo(化名)常去的江南西是廣州熱門商圈之一,周邊有不少大型商業綜合體,人氣一直都很旺,她說,「真的被『江南西』的倒閉速度震驚到,星期一還去吃的螺螄粉,星期六再路過已經在搬設備了。」
她還說,日前路過時發現,8月已經關店的一家螺螄粉店至今還空著,無人接手。
江南西沿路直走,2公里長的路,有十多家門店關店歇業,包括滷肉卷店、炸雞店、泰國菜店、豬雜粥店、燒烤店等等,關門的店大部分是單體小店,也有少數是連鎖店。
更令人感到寒意的是那些連排倒閉的餐飲店,比如,連排的4家餐飲店,只剩中間一家小吃店還在營業,其餘3家店均已關門。
報導說,市場寒意不止表現在廣州,深圳、北京、成都、貴州、長沙……各地的餐飲市場都不容樂觀。
福建一家滷味快餐店2023年11月關門,店主表示,「4月盤了一個店鋪,五十多平米,月租7,000元(人民幣,下同)。每天營業額就600、700元,扛不下去了,只能轉讓。」半年虧了近20萬元,最後轉讓時,店裡的設備才賣了約5,000元。
責任編輯:葉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