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军舰在南海与菲律宾和美国联合演习之际,中共默不作声,中共党魁仍按计划到访巴黎,急需通过此行对内造假宣传,凸显了中共高层难以摆脱目前的内外战略困境。然而,中法之间的联合声明被肢解、缩水,俄乌战争和经贸等难题仍是中欧关系难以逾越的障碍,中共的造势很快露馅。
法国军舰南海演习
4月29日,中共外交部提前宣布习近平访问法国的消息,但不合时宜。
4月25日,法国军舰首次参加菲律宾和美国在南海的「肩并肩」演习,表明了对南海的关注,中共的一艘电子侦察舰一直尾随。中共国防部对此保持沉默。
法国军舰来到南海演习,中共应称之为「挑衅」,中共党魁若反应激烈,应取消对法国的访问。然而,中共采取了回避态度,同时高调宣布中共党魁出访法国,实际相当尴尬。
中共一向对美国自诩「大国」,但面对法国却没有一点「大国」的样子。
2023年马克龙访华时,中共送上飞机大单,习近平还陪他到广州喝茶;如今,中共党魁回访,不过是想买回一点面子,试图对内表明并未遭遇国际孤立。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确定在7月召开,中共党魁在内政上只有口号、没有新招;在外交上同样只能虚假造势,以掩盖多年来对外工作的重大失败。
中法声明被肢解、缩水
5月6日,习近平和马克龙会谈后,中共的声明称,「双方要坚持独立自主,共同防止『新冷战』或阵营对抗……共同反对『脱钩断链』。」
中美深度对抗之际,中共仍试图分化美欧、美法关系。中共遭遇美国愈发严厉的科技制裁,也不得不寻找其他抄袭、剽窃的途径。
中共声明还称,「愿进口更多法国优质产品……希望法国向中国出口更多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欢迎更多法国企业赴华投资」;并「将对法国等12国公民短期来华的免签政策延长至2025年年底」。
中共的算盘一目了然,但法国有自己的关注点。
法国的声明称,「没有乌克兰的安全,就不可能有欧洲的安全」;欢迎中共「承诺不向莫斯科出售任何武器或援助,并严格控制两用货物的出口」。
声明引用马克龙对习近平的话说,「这是你一年多前非常清楚地告诉我的话,你也重申了这一点。」
中共的声明仅提到双方就乌克兰危机「交换意见」。之后,新华社单独发出一则报导《习近平谈巴以冲突和乌克兰危机》。
法国和欧洲更关注俄乌战争,中共不得不专门回应,但故意将其放在以哈冲突之后,重复了以往的套话,并未承诺不向俄罗斯提供武器和相关支持。按照法国的声明,马克龙认为习近平做出了承诺,但中共没有公开确认。
法国的声明谈及中东问题时,指出「伊朗轻率的核行动带来了许多风险」。声明称,双方对此「进行了长时间的交流」。声明也提到了东亚的危机、台湾海峡、朝鲜核问题等。中共的声明都只字未提。
法国声明还提到了双方经贸的「公平竞争」,中共继续含糊其辞。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中共党魁访问法国,双方会谈的真正共识有限,最后也没有一个总体的共同声明,显示在诸多问题上分歧严重。
双方发出了4个被肢解的联合声明,分别涉及中东局势、生物多样性与海洋加强合作、人工智能、农业交流与合作。这应该就是双方能达成一致的领域,中法关系可见一斑。双方的联合声明只能被迫缩水,与中共党媒的起劲宣传反差极大。
中法双方协议实质合作较少
双方会谈并未取得多少实质成果,但习近平在晚宴上说,要「加强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沟通和协作,共同为迷茫的世界注入希望,为人类的进步探索方向。」
这类党文化的口号,基本把中共党魁此次外访的宣传拉到了最高等级。法国应更多与G7盟友和欧盟成员国协调国际事务,而不是和中共协调。法国也希望扩大国际影响力,但并没有中共那样不切实际的野心。
法国总统马克龙说,中法关系「可以发挥双边关系以外的有益作用,更广泛地为欧洲和中国(中共)的关系以及欧洲的稳定发挥有益的作用。」
马克龙比较务实,他应该也知道中共党魁借机空喊口号,主要是为了内部宣传。中法目前协调不了俄乌战争,也难以协调中东问题,中共更不会愿意看到法国和美国等盟友协调印太地区事务。双方关系能影响中欧关系,但还要看另一个欧洲大国——德国。
德国总理连续两年访华,双方分歧愈发明显。德国最近表示,不排除德国军舰从穿越台湾海峡。德国曾是中共试图分化美欧的最大目标,如今形势急速逆转,中共党魁访问法国,却没有去德国回访。
马克龙在会谈中说,希望「农产品、航空、化妆品和金融进入中国市场……也鼓励在法国联合投资高科技领域。」
中共应打算在美国之外寻找另外的粮食进口渠道,但更多在觊觎法国的农产品技术和其它高科技。中国经济每况愈下,法国产品进入中国只会更难,指望中共向法国投资大概也没谱。
双方的一些协议务虚较多,实质合作较少,但中共并不真正关心这些,最重要的仍然是把口号喊响、拚命对内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