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兵盛典背後的國際落空
2025年9月3日,北京天安門廣場將迎來新一屆九三閱兵。中共官方將其描繪為「展示國力、彰顯和平」的重要儀式,動員數萬名官兵與數百件高端武器裝備。然而,與其國內規模宏大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際領袖到訪情況卻冷淡異常。據報導,包括美、日、德、英等主要西方國家均選擇缺席,只派遣低階代表。這一現象表明,中共的外交信號並未成功吸引全球認同,反而凸顯了其國際孤立的風險。
2015與2025的對比:外交策略的落差
社群平台Telegram上一則貼文指出:「比較2015年9.3大閱兵與今年9.3大閱兵的到訪外國元首差異,可以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习近平第一个任期時接受大撒币最多的非洲和拉美国家元首都参加了2015年9.3大阅兵;而这些国家元首一个都没参加這次9.3大阅兵。」這段觀察清楚呈現了習近平外交策略的轉折。第一任期時,透過金錢與經濟援助拉攏非洲和拉美國家,成功吸引其領袖參加閱兵。然而多年下來,中共的高壓外交與國際形象惡化,導致原本支持的國家紛紛缺席,象徵中國在國際場合日益孤立。
民主同盟的冷眼旁觀
西方民主同盟國家對此次閱兵的缺席,是對中國日益強硬外交政策的直接回應。美國、歐盟及日本的共同立場表明,單純的軍事表演無法掩蓋中國在經濟透明度、地緣安全、甚至人權議題上的爭議。這種冷眼旁觀,不僅削弱了中共透過閱兵傳遞強大國力的目的,也迫使中共面對其外交政策可能帶來的孤立後果。
軍事展示與外交信號的落差
中共九三閱兵雖以整齊劃一的方陣與高端武器為賣點,但外界普遍質疑其實戰能力與裝備維護的可靠性。閱兵意圖製造的震懾效果,對外部觀察者來說,更多呈現「秀肌肉」的象徵意味。外交學者指出,若閱兵無法吸引國際領袖參與,其象徵意義反而會被解讀為政治焦慮的表現,而非真正的國力展示。
民生議題被忽視的代價
另一方面,中國國內經濟成長放緩、民生困境與社會矛盾日益嚴重。九三閱兵耗費巨資,官方估算約400億元人民幣,用於短期表演而非持續改善民生。社會觀察人士指出,政府用閱兵掩蓋國內問題的做法,短期內或可營造「國家強大」的假象,但長期將削弱人民對政權的信任。
結語:閱兵背後的孤立現實
九三閱兵表面上的宏大與威武,背後卻映照出中共外交政策的困境:西方盟友普遍選擇缺席,非洲與拉美國家過去參與的熱情不再,象徵中國逐步陷入孤立。閱兵成了政權塑造形象的舞台,但同時也是對國際社會警示——「單靠軍事表演與金錢拉攏,無法持久贏得尊重」。中共在國際舞台上的尷尬,或許才是此次九三閱兵最值得關注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