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5年9月3日,中共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的「抗战胜利纪念日」阅兵式,这场被称为「93阅兵」的军事展示,摆出强烈的政治意味。数万名官兵、数百台先进武器系统和飞机齐聚一堂,外界形容这是一场「为了展示而展示」的军事秀。然而,这场阅兵所传递的战略信号,却远超过国内宣传的层次。中共藉此企图对美国、日本、澳洲、印度以及欧洲民主同盟国家进行「心理战」与「战略恐吓」,却在实际上推动了对手的安全合作升级,让中共自陷「战略反噬」的局面。
一、中共阅兵的「战略恐吓」本质
阅兵向来是极权体制展示权力的工具,尤其在中共体制内,阅兵被赋予「内宣与外宣」的双重使命。一方面,它要向国内民众展示政权的稳固与「军力强大」,藉此强化民族主义情绪与对党的忠诚;另一方面,它试图以钢铁洪流与飞弹齐射的画面,对外释放「不容挑战」的威慑信号。
此次「93阅兵」,中共高调展示了最新的高超音速飞弹、无人机群、隐形战机编队以及可携带核弹头的东风系列导弹。中共官媒刻意报导「东风快递,使命必达」,并强调「中国军力足以制衡美国」。这种刻意渲染军事能力的做法,正是战略恐吓的典型手段。
然而,国际战略专家普遍认为,这种「阅兵外交」不过是中共对外扩张的心理战术。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指出,中共虽然持续进行军事现代化,但军队缺乏实战经验、后勤补给薄弱,战力与展示画面之间存在巨大落差。换言之,这场声势浩大的阅兵更像是一场「虚张声势的战略戏码」。
二、民主盟友的反制心态:不再容忍战略恫吓
中共的阅兵虽然意在震慑,但实际效果却适得其反。对美国及其民主盟友而言,阅兵成了再次提醒其「中国威胁论」的最佳教材,反而促使这些国家加快军事合作与安全布署。
1. 美国的实时反应
阅兵后不久,美国国防部公开声明,强调将持续在印太地区部署最新的防御系统,并确认未来三年将扩增在关岛与夏威夷的反导拦截能力。美军印太司令部司令更直言,中共的阅兵不会改变美国在台海与南海的行动自由,「美军航行与演训将如常,绝不因恐吓而退缩」。
2. 日本的强化军备
日本在阅兵后立即宣布,将提前部署「反击能力」,包括增购美制长程飞弹与加速自主高超音速武器的研发。东京更强调,将与美国协调演习密度,确保在台海危机时具备实时应对能力。
3. 澳洲与印度的立场
澳洲防长指出,中共阅兵「突显出专制政权对地区稳定的威胁」,并表态将与美国及日本进一步深化「奥库斯」(AUKUS)安全合作。印度则在阅兵后举行大规模边境演习,针对中印边境紧张局势传递「不会退缩」的信号。
4. 欧洲的清醒认知
虽然地理上相对遥远,欧盟却在阅兵后加强了对印太地区的战略关注。法国和英国表示,将持续派遣军舰进入南海维护航行自由。这反映出,中共的军事炫耀让欧洲更深刻意识到「中国挑战」与「国际秩序防卫」的关联。
三、阅兵的「反效果」:助长围堵中国的战略共识
中共阅兵想要的效果是恐吓、震慑,但实际得到的却是国际社会的「警醒」与「团结」。阅兵所带来的三大反效果值得关注:
1. 强化民主同盟的凝聚力
美国与盟友原本因经济压力与内政问题,对是否加强对中围堵仍存歧见。但阅兵成为「具象化的威胁展示」,使得各国无法再忽视中共的挑衅性姿态,从而加速凝聚出「共同防卫中国挑战」的战略共识。
2. 推动军事科技合作升级
阅兵所展示的无人机群与高超音速武器,使民主同盟更加重视军事科技合作。例如,美日决定共同开发新一代拦截飞弹,美澳则深化核潜艇合作。这些举措将直接抵消中共在军事科技上的所谓「突破」。
3. 形象反转:由「强国崛起」到「霸权威胁」
中共希望藉阅兵塑造「强国崛起」形象,但国际舆论更多将其视为「霸权威胁」。从美国媒体到欧洲政论,普遍批评阅兵是「虚张声势、外强中干」,而非真正军力的展现。
四、内宣与外宣的两难
中共为什么明知阅兵可能引发外部反制,仍然要高调举行?这背后反映了中共政权的两难。
· 内宣需求:在经济低迷、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社会矛盾累积的背景下,中共需要透过「阅兵式民族主义」转移焦点,凝聚社会对政权的支持。
· 外宣企图:中共同时希望藉由阅兵展示军力,吓阻美日等国在台海议题上的军事介入。
然而,内宣与外宣效果却产生矛盾。对国内民众来说,阅兵的确能短期刺激民族情绪;但对外部世界而言,这却是「威胁的具体化」,让更多国家觉得有必要进行军事反制。结果就是:中共越想展示,反而让自己越孤立。
五、专家观点:虚张声势无助于实力
多位国际专家均指出,中共阅兵只是一场「昂贵的表演」。
· 美国战略专家柯林斯表示:「阅兵无法掩盖中共军队缺乏实战经验的本质。真正的战力来自训练、后勤、军纪,而非阅兵场上的整齐步伐。」
· 澳洲国防大学教授布朗则指出:「中共将大量资源花在阅兵与宣传,而非实际战略调整,这对军事现代化反而是一种浪费。」
· 日本防务分析师更直言:「阅兵让我们更坚信要与美国绑得更紧,这种『震慑』只会促使日本加速军备。」
六、结语:战略反噬的「阅兵陷阱」
中共「93阅兵」的初衷,是想以大规模军力展示向国际释放「不可挑战」的信号。然而,从结果来看,它不仅未能吓退对手,反而成为美国与盟友「加强安全合作」的催化剂。这场阅兵暴露了中共的战略焦虑:既想藉武力秀肌肉,却又缺乏能支撑威胁的实质基础。
阅兵或许能制造短暂的民族狂热,但长远来看,它只会加速中共的国际孤立。当民主盟友在战略上日益紧密,当中共内部经济困境无法缓解,阅兵的「大张旗鼓」最终只会沦为「外强中干」的空洞表演。
中共正走入一个「阅兵陷阱」:表面上越炫耀,实际上越被围堵。这正是其战略恐吓难以为继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