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ne
【2025年07月02日訊】新華社官宣習近平「失權」,元老給習近平「立規矩」。眾說紛紜的「決策議事協調機構」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核心黨媒《求是》打著「紅旗」反紅旗,公然要習近平把「偉業」交還給中國人民,「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好讓後幾代人「持續奮鬥」。
政治局會議藏玄機 元老要收拾習的決策議事機構
在談現在最火爆的6月30日中共政治局會之前,我想先講一下,我一個非常有趣的發現:最近幾年,對同一件事,經常會有完全不同的解讀,但笑到最後的,才是最好的。
比如,川普上台之後,華爾街、世界主流媒體及美聯儲,一直在喊川普新政會造成通貨膨脹。但是,早在2024年12月川普還沒走馬上任,我就預測,川普2.0不會帶來通貨膨脹。可最近幾個月,在主流媒體鼓動下,華爾街大佬們無數次在股市砸盤。結果呢?現在大家看清楚了,通貨膨脹降下來了,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也快扛不住了:要麼降息,要麼被川普替換。
中國經濟和政治也是。2022年元旦,我就說習近平要被新冠病毒新變種奧密克戎打敗,果然,習近平的清零終於堅持不住了,當局藉著白紙運動狼狽地開放,連失敗都是那麼失敗。而且,我從2023年4月就在談中國要出現經濟通縮,但之後很多著名的經濟人士都說疫情之後中國會出現經濟報復性增長、再後來還說中共要大放水、房價會暴漲。結果呢?今年二會期間,中共官方終於羞答答地承認通縮了,中國還出現了一個很火的詞「內捲」,其實就是通縮的集中體現。
對於中共的高層政治走向也是,2022年10月中共20大剛剛召開的時候,我就一直在說,習近平無法完成他的第三個任期。現在大家看看,是不是也越來越明顯了?
當然,可能有朋友不同意。這兩天,網上也吵翻了,對6月30日的中共政治局會議,以及《求是》雜誌7月1日刊登的習近平文章,不同人看法不同,比如著名前媒體人蔡慎坤先生、《華爾街日報》的中國問題首席記者魏玲靈等人,都說這是習近平集權的體現;還有人說這是中顧委2.0復活,也有人說這是習近平要退了。吵得很熱鬧。
真實情況,是怎麼回事兒呢?我的判斷:這是中共元老們要給習近平立規矩,剝奪他的權力,而且要通過制度化的方式實現集體領導,最後實現中共政權相對平穩的過渡。
為什麼呢?
首先,我們要弄清楚「決策議事協調機構」是什麼東西?
中共體制有一句話叫做「逢大事,必有領導小組」,因為它黨國不分,而中共政治動員需要跨黨政和各部委協調,所以,1949之後,前前後後設立了各種各樣的政治、經濟領導小組。到了習近平時期,為了集權,他不斷成立一些新的小組或把原有小組升格成為委員會,所以,他身上背了一堆小組長頭銜:比如,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組長,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中央網絡和安全信息化領導小組組長,中央軍委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領導小組組長,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組長,等等。
類似小組,在胡溫時期以議事協調為主,但習近平時期大多增加了決策功能,於是有了「決策議事協調機構」的叫法。我發現,最早是在2014年1月24日,中共政治會會議成立了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新華社通稿明確有「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作為中共中央關於國家安全工作的決策和議事協調機構」。不過,大家注意,這時習近平還沒「定於一尊」,所以通稿還寫著「向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負責」。
2017年1月22日,中共政治局召開會議,設立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也稱為「決策和議事協調機構」。
2017年11月中共19大,習近平權力邁向頂峰,變成了「核心」、並且連任。所以,2018年中共二會出現了驚人一幕,12名陸海空三軍儀仗兵,分兩列從會場後方,用力踢著正步行進至主席台前佇立。這段影片公布後,引起熱議。有網友寫道:「用心去感受一下,可以察覺到整個會場滿滿的都是恐懼。」
既然已「定於一尊」,2018年3月21日,中共中央《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就一口氣成立了8個「決策議事協調機構」,包括: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中央審計委員會、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中央財經委員會、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以及中央教育工作領導小組。
2023年3月,習近平又成立2個「中央決策議事協調機構」,包括中央金融委員會和中央科技委員會。
至此,習近平一共成立了12個類似機構。這是習近平大權獨攬的體現。
既然這樣,為什麼我說6月30日的政治局會議通稿,相當於官宣習近平權力被削弱呢?有三方面原因:
第一,從實際效果來看,習近平志大才疏,十多年來爛尾工程無數,成立這麼多小組委員會,全國大事小事他一人管,只能靠拍腦袋決策,導致什麼都管不好,同時大事小事向他請示,效率也極其低下,最後官場怨聲載道,官員消極怠工。同時,這種類似古代皇權的運作機制,他一個人管不了,就慢慢變成實際上的辦公室主任負責(不可能交給副主任,否則習近平就不任主任了),類似明朝的宦官專權:皇帝不管事,司禮監的掌印太監和秉筆太監大權獨攬。也因此,有人把中共政治局常委、中央辦公廳主任蔡奇稱為蔡公公。
第二,我們看新聞稿本身,措辭很耐琢磨:
1. 「進一步規範黨中央決策議事協調機構的設立、職責和運行」,連「設立」都要進行規範,這和習近平為了抓權,隨意設立類似機構相互矛盾。對他是嚴重的自我約束。規範「職責和運行」還基本正常,可以理解為約束手下人。
2. 新聞稿稱「對於發揮好對重大工作的頂層設計、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職能作用,具有重要意義」,這是變相承認之前沒做好,一個不學無術的小組長帶領一群唯唯諾諾的官員,只能是三拍決策(拍腦袋拍胸脯拍大腿)。
3. 「對重大工作實施更為有效的統領和協調,做到統籌不代替、到位不越位」,這是承認之前的「統領和協調」不夠有效,經常從上到下一桿子捅到底,「越位」現象時有發生。
4. 「要深入調查研究,提升決策議事質效,提出切合實際、行之有效的政策舉措。」這是承認之前經常沒有調查研究就拍腦袋決策,導致實際效果(質量和效率,這裡簡稱質效)很差,不「切合實際」、不「行之有效」。我們剛剛解釋過,類似小組以前主要是議事和協調,習近平時代加上了「決策」職能,通稿變相承認「決策」出問題了。
當然,對於那些認為習近平依然大權在握的朋友,可以解釋說習近平這是刀刃向內,親自整頓這些機構,要甩鍋給下面。但是,這個解釋存在幾個問題:
1. 習近平依然難逃領導失職責任。因為這些委員會和明朝軍機處不一樣,軍機處是內閣大學士負責,而現在大多是習近平親自指揮親自部署。
2. 如果是習近平自己主動整肅,按理會加上一些甩鍋的措辭,比如:會議強調二個維護,要按照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要求,抓緊、落實……否則加強問責之類。但是,這次新華社通稿統統沒有。習近平只是主持了一下審議,沒有發表任何甩鍋的話,這不正常。很容易讓人感覺,是有些人對這些機構的「設立、職責和運行」不滿,要問責,所以變相敲打習近平。
第三大理由,我認為習近平是被動審議《決策議事協調機構條例》的原因,就是最近一年多來,習近平的權力發生了明顯的異動。他現在表面上依然是黨政軍一把手,但更像當年被鄧小平架空的華國鋒。所以,不能簡單的以習近平露面來判斷他是否依然大權在握。
我們在這裡,也簡單回顧一下證明習近平失去權力的主要證據,包括:
1. 他對軍隊掌控力大大下降,他的親信軍委副主席何衛東、政治部主任苗華等幾十名將軍被抓,軍中大祕鍾紹軍被驅逐到不起眼的軍校,而與此形成對比的,是在2024年7月之前,張又俠的人馬被習近平密集清洗,但之後,張又俠在軍中地位陡然上升,美國國安顧問沙利文到北京都點名見張又俠。這在外交禮儀中極為罕見,幾乎等於直接給張又俠「背書」。
2. 最近一年多,中共黨媒對習近平的宣傳調門大幅降低,中共黨政軍高官不再動輒向他效忠,也幾乎不再提「軍委主席負責制」。相反,中共軍報還連續發文,強調「集體領導」。
3. 過去被習近平打壓的中共元老和派系,最近一年多抬頭,比如,廢太子、團派接班人胡春華罕見主持政協常委會,在民政部副部長都排名靠後的胡錦濤之子胡海峰6月份罕見的在上海,和中共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中央金融辦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王江,中共證監會主席吳清,上海市市長龔正等,一起為中國資本市場學會揭牌,等等。
綜合以上這些因素,大家是不是可以認為,習近平現在主持政治局會議,更像是被迫接受中共元老和張又俠等人拿出的一套削弱習近平權力的制度,而給中共內部權力移交做過渡呢?
《求是》突然大談「團結奮鬥」淡化習新時代
同樣,如果我們仔細分析《求是》雜誌7月1日發表的習近平舊作,也可以發現暗藏玄機。
文章題目是《團結奮鬥是中國人民創造歷史偉業的必經之路》,內容取自2016年10月至2025年4月習近平的相關的論敘。強調團結奮鬥是中共領導人民創造歷史偉業的必經之路。「只要在黨的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心、眾志成城,敢於鬥爭、善於鬥爭,我們就一定能夠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困難挑戰,把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不斷推向前進。」
首先,我們當然要清楚,黨幹的壞事比好事多得多,所以這種文章是典型的睜著眼睛撒謊。但是,如果我們仔細看這篇文章,就會發現二個特點:
1. 摘選的習近平講話中,沒有習近平最想強調的什麼新時代,也沒有肉麻的「兩個維護」之類,只有簡單的黨、黨中央;
2. 從時間跨度來看,跨越幾千年和共產黨過去至今天的歷史,體現的核心思想是「奮鬥是長期的,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偉大事業需要幾代人、十幾代人、幾十代人持續奮鬥。」很明顯,只要在黨領導下,這和誰是黨魁沒多大區別。
這樣強調「團結奮鬥」,可以借力習近平留下的有利於統治的政治遺產,比如「面對圍堵理直氣壯進行鬥爭」,也可以在把習近平高高捧起的同時,相對容易地過渡到「後習近平時代」,因為「奮鬥是長期的,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偉大事業需要幾代人、十幾代人、幾十代人持續奮鬥」。
所以,結合我們上面關於習近平權力被削弱的分析,這篇《求是》文章,表面上雖然借用了習近平的話,但又不承認他二十大時給自己的獨特定位(直追毛澤東、秒殺江澤民胡錦濤,努力想超過鄧小平),用中共體制內的話來說,更像是打著紅旗反紅旗,希望在不公開清算習近平的情況下,維護中共的統治。
所以,這實際上是在強調集體領導,偉業不是習近平一人的,公然要習近平把「偉業」交還給中國人民(實際是指共產黨集體),後面的中共領導人「持續奮鬥」。
大家看,是不是這樣?
不過,我也必須強調,經過了這些年的血淚教訓,國際社會和大多數中國民眾,都不再相信中共會改良。如果中國新當權者,只是想依靠玩弄字眼而玩弄權術,而不是最終解體中共、還政於民,那麼這套把戲,最終不會取得什麼好結果,他們的統治也無法延續。
希望所有人都想清楚。任何保黨者,最終一定會像習近平這樣,最終既沒能保黨,也會在激烈的內鬥中變成絞肉機的部分廢料!
歡迎訂閱《秦鵬政經觀察》乾淨世界獨家頻道:https://www.ganjingworld.com/zh-TW/channel/1eiqjdnq7go7cVXgAJjJp39H61270c
——《秦鵬觀察》製作組
責任編輯:連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