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23日訊】(記者李淨綜合報導)8月22日凌晨,川青鐵路尖扎黃河特大橋施工現場發生鋼絞線斷裂事故,官方稱已造成12人死亡、4人失聯。這座被稱為「世界最大跨度雙線鐵路連續鋼桁拱橋」距離合龍僅數日,卻因關鍵構件失效釀成重大傷亡,再度引發對中國央企中鐵集團工程質量與施工安全的質疑。
凌晨慘劇:鋼索斷裂引發連鎖坍塌
事故發生在8月22日凌晨3時許,正值尖扎黃河特大橋進行合龍前的關鍵鋼絞線張拉作業。現場16名作業人員——包括15名施工工人和1名項目部現場負責人——正在進行例行操作時,突發鋼索斷裂事故。
現場目擊者向紅星新聞、極目新聞表示,事故瞬間發生,現場傳出「像地震一樣」的巨大聲響。鋼索斷裂引發鋼拱掉落,扣塔頂張拉平台同步翻落,導致16名作業人員全部跌落。事故現場畫面顯示,大橋中段約數十米長的廊道脫落掉入黃河,斷裂位置位於靠近化隆回族自治縣的東側,斷裂廊道呈斜角狀插入河面。
據附近居民透露,大橋原本已接近合龍,僅剩90米合龍距離,但右側繩索突然斷裂導致綠色鋼管結構掉落。參與項目的工人表示,遇險者年齡多在30至50歲之間,主要來自河南、湖北、湖南和貴州等地。事發當晚,施工隊正在調整吊索,為後續合龍作業做準備。
這次事故引發大陸網民關注和熱議。有網友評論說:「很明顯這就是一些領導好大喜功的惡果,為什麼趕工期,為什麼必須8月底合龍?一切都是安全第一,其它都不重要,還有臉說舉一反三。」「這是在沒建成前出事,若建成通車後斷裂後果不堪設想。」
還有網友說:「現在的基建為什麼這麼快?就是工人們夜以繼日趕出來的。為什麼會施工繩索會斷掉,這少不了層層分包的結果,為了利益最大化,總包企業只強調安全走過場。試問,在這種大橋坍塌的情況下,安全帽、安全帶保證了工人的生命財產了嗎?」
尖扎黃河特大橋位於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尖扎縣與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交界處,是川青鐵路的關鍵控制性工程。該橋總長1596.2米,主橋採用141米+366米+141米三跨連續鋼桁繫杆拱橋設計,主跨366米。
官方資料顯示,該橋為世界最大跨度雙線鐵路連續鋼桁拱橋,同時也是中國首座跨越黃河的鐵路鋼桁拱橋。從工程進度來看,該橋原計劃2025年7月完成合龍,後調整至8月。為加速推進工程進度,施工隊採用「白+黑」兩班倒作業模式,夜間施工成為常態。
事故分析:繩索存在質量缺陷 施工操作不當
據施工方中鐵集團旗下的中鐵大橋局相關人員介紹,事故直接原因源於錨梁斷裂,導致鋼絞線失去關鍵支撐,如多米諾骨牌般引發連鎖反應。錨梁作為錨固斜拉索的核心構件,橋面結構完全依賴其牽引支撐。
該項目採用懸臂拼裝和斜拉扣掛法架設,主跨與邊跨通過千噸級拉力實現平衡,邊跨最大索力高達1161噸。浙江工業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彭衛兵接受《中國新聞週刊》採訪時分析,扣索斷裂可能存在兩種原因:一是繩索本身存在質量缺陷;二是施工誤差或操作不當導致。
儘管項目配備了安全網和五點式安全帶等防護措施,但在橋面整體墜落的情況下,這些常規安全措施未能有效發揮保護作用。
設計方中國鐵建旗下的中鐵第一勘察設計院在相關學術論文中指出,該橋設計方案充分考慮了環保、防洪等多重因素,結構計算顯示強度和剛度均符合相關規範要求。
但彭衛兵強調,現行監測技術難以完全識別吊索局部裂縫,特別是在應力突然增大的情況下,可能出現瞬間失效。雖然施工單位採用了BIM技術和監控元件來控制施工誤差,並對關鍵螺栓進行抽檢,但此次事故仍暴露出潛在的技術和管理疏漏。
中鐵項目質量隱患頻現引發關注
作為中共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中央級基建龍頭企業,中鐵集團承建項目近年來屢次曝出質量問題,被業界質疑存在系統性管理缺陷。
2025年3月28日,緬甸發生7.7級地震波及泰國,曼谷一棟由中鐵十局承建的在建大樓發生倒塌,造成至少8人死亡、110人被困。該建築是震區唯一倒塌的建築物,後續調查發現工程監管文件上30名工程師簽名係偽造,暴露嚴重的質量管控缺陷。
圖為2025年3月28日,緬甸發生7.7級強震,波及泰國,導致曼谷一棟大樓倒塌。8月7日,泰國檢方針對這一事件起訴了16名個人和七家公司,含中共國企。(Lauren DeCicca/Getty Images)
在海外項目中,類似質量問題也屢見不鮮。2024年,塞爾維亞諾維薩德火車站頂棚發生坍塌事故,造成16人死亡,該車站由中鐵子公司中國鐵路國際有限公司和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負責重建。事故引發全國性抗議活動,民眾強烈指責工程中存在的貪腐和失職行為。
調查結果顯示,兩家中國公司通過虛開發票等手段非法挪用資金1.156億美元,其中中國企業獲利1880萬美元,導致工程質量嚴重低下。
這些案例反映出中鐵項目在材料採購、施工管理和監督檢查等關鍵環節存在系統性問題。儘管公司在對外宣傳中不斷強調技術保障能力,但頻發的安全事故凸顯出監管體系存在明顯漏洞,對企業國際聲譽造成負面影響。
責任編輯:孫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