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3月24日、25日,中共举办「中国发展高层论坛」,这个论坛由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自2000年首次举办以来每年举行一次,论坛强调中国「与世界对话,谋共同发展」的宗旨,成为中国政府高层、全球商界领袖、国际组织和中外学者之间重要的交流对话平台。
和往年相较,中国举办此次论坛刻意拉高规格,过往议程安排,开幕式主旨演讲通常由国务院副总理主讲,并且由国务院总理在会后会见全球商业及科技业领袖,然而,本次论坛突破传统格局,由国务院总理李强领衔发表演说,然而,却取消会后总理座谈,外宾接见行程改由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亲自接待,这些不寻常的举动透露出几个政经意涵。
首先,疫后经济欲振乏力,亟欲透过招商引资救中国。自2023年第三季开始,中国外商直接投资(FDI)出现25年来首见的负增长,亦即是出现外资净流现象,显示外商大规模撤资或缩减业务,已经超越新增长对中国投资金额。至2024年初,中国实际外国投资仍持续向下探底,不仅跌幅扩大到19.9%,更连续第8个月下跌。
外国投资者的信心赤字,显示外资对于带动中国经济成长的三驾马车:消费、出口与投资失去信心,北京当前仅能依靠财政扩张和公共基础建设投资来撑住中国经济基本盘,使得习近平必须亲自出马接待外国全球商业巨擘,加强拉拢外企挽救中国经济。
再者,坐实国务院总理李强权力削弱事实。自今年三月初中共两会后的总理国际者会被取消,打破30年惯例之后,此次论坛也首次取消「总理座谈会」,再次显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进一步扩权之际,中国第二号人物的影响力被进一步削弱,党管一切的权力架构下,国务院被架空成为「政务院」,原有的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地位,萎缩成国家政务的最高执行机关,李强也成为名副其实的「虚位国务院总理」。
最后,北京打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惯例,全面强化党中央唯一领导与巩固习近平思想为指导。中共中央打破「党政分管」,自二十大以来全面接管原属国务院核心职责的财经领域,自去年10月的中共中央金融会议起、包含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至今年2月的中央财经委会议第四次会议与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述财经会议全数由习近平主持召开,并且在各项会议中重复强调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尽管各类会议以振兴中国经济、财经改革与科技创新为重点,却掩饰不了经济为政治服务的举国体制,外行领导内行的结果,让营商环境恶化,使得外资外企撤离速度日剧。
综言之,北京极力挽救中国经济的决心十分显著,但是政经不分、以党管政的体制缺失,却使得中国的财经革新进退失据,财金会议与发展论坛就是折射中共在经济方面所面临的巨大困境,究其原因,就是出在中共经济发展目的是为了维系党权,而非为了福国利民。尤其是中共在修订《反间谍法》、《保守国家秘密法》等一系列让外资避之唯恐不及的法案后,想要透过外部经济循环与外商直接投资(FDI)来提振中国经济,恐怕会是缘木求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