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霸气的习近平
上个月,习近平在与美国总统拜登于旧金山的会谈中,他是以一手较弱的牌面而来到APEC。中国的经济未能远远地到达一般国家的认识,也未能远远地满足他的野心。习近平在经济、外交和军事方面,是积极主张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所具有的实力,在这一点上,他是远远超过他的前任。实际上,习近平也取得了许多的成功,但在这个取得成功的过程当中,他将欧美和日本大量的好意转变为不信任和敌意。而现在,习近平意识到他所领导中国正步入衰退,他一定感觉到很屈辱,或许这就是台语的谚语所说嚣张没有落魄的久。
除了年初的短暂的好转之外,今年的中国经济,几乎在所有的方面都与期待相反。十月的统计数据就清清楚楚地显示了这一个实况。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十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下降到49.5,较九月的50.2下降,而这是远远低于《情况还不错的去年二月之52.6》。最近的这个数字是特别值得注意的,因为低于50.0的指数正是意味着经济的缩小。包括服务业和建筑业的非制造业的相同指针,从九月的51.7下降到十月的50.6。虽然这个数字显示出非制造业依然扩大,但情况其实只是勉勉强强而已。
有关制造业的报告显示,来自国内外买家的新订单下降。这明显是由欧美经济的低迷所引起的,亦即由欧洲央行(ECB)和美国联准会的反通胀政策,尤其是升息所引起的,这些都无疑是造成订单下降的原因之一。此外,对中国制造商的海外订单减少,反映出西方政府和产业界对于中国的信息来源的不信任感是在加剧之中。实际上,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出口统计就突显出中国经济的衰退。最近的数据,亦即九月的数据,虽然比八月的水平高出约5%,但仍比去年一月的水平少了约10%。此外,只要观看最近的PMI之报告,十月的数据如果发布的话,恐怕所显示出来的是会进一步的减少,而这是一般的预测。
国内买家的订单减少对于出口的低迷产生了影响,这是确实的。尽管中国政府一再提及经济要转向国内需求,但与这些华丽的辞令相反,中国在实际上是一个极其依靠出口导向的经济体。国内经济的景气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来自海外需求的影响。国内订单的减少促使中国的私营企业不愿扩大生产能力的趋向在蔓延之中,而这其实是《超越海外需求减缓带动经济景气下滑》的原因。当然,这是由于中国政府长期实施「清零」政策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以及习近平对私营企业表露出敌意的态度所造成的结果。
二、过了长时间才试图振兴经济,能产生成果吗?
在这样不佳的经济的阴影之下,事实上摆在眼前的是:中国恒大集团(Evergrande)和碧桂园(Country Garden)这一些大型房地产开发商的破产阻碍了经济的成长。至少,因为这个庞大的经济部门——房地产行业无法履行债务,而导致金融的损失产生,限制了金融系统所够支持的新业务的出现。
但是,还不仅仅止于此。有关这些损失的不确定性正在阻碍中国国民的购房。实际上,新建住宅销售额在持续数年的下滑之后,到了最近才超过了8月的最低水平而有所回复。但是,根据房地产调查公司克而瑞(CRIC)的数据,10月的销售额为556亿美元(约8兆2000亿日元),仍然比去年同月下降约30%,远低于新冠病毒流行前的顶峰水平。房地产价值的下降,就损害家庭的财富,中国消费者对于消费就变得极为消极。
政府最近终于采取了促使经济增长的措施。从目前来看,这些努力似乎有失之过迟。中国人民银行降低了利率,鼓励个人和企业增加借款和支出,但到目前为止,成果几乎没有出现。面对抑制个人消费和企业投资的强大力量,我们很难认为说中国人民银行的措施能够带来很大的变化。政府也开始启动了基础设施支出的增额计划,而这在刺激经济方面,一直是中国政府惯用的手法。在最近中国政府所宣布的措施当中,特别是针对《遭受洪水而被破坏的省份》要投入资金,并因此已经批准了1兆元人民币(约21兆日元)的贷款。当人们考虑到这些只是迄今为止仅仅的形式上的努力时,这对于夸耀其规模约为18兆美元(约2600兆日元)的中国经济来说,是否足够呢?
十年前,习近平首次担任国家主席的时候,中国经济在规模和实力两方面都有想要超越美国之气势。当时的中国纵然世界舞台上,未必能成为主导的力量,但至少被广泛期待能够成为一个有势力的存在。习近平自己曾明确表示,这是他领导中国的野心。从那个时候开始,中国在这方面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支持中国整体的经济动力却开始动摇。未来的中国将不会像到目前一样都是吹着顺风,习近平的野心显然是无法达成了。只不过令人担心的是:习近平会不会为了面子挂不住而任意妄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