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岁的陈先生,近两个月来反复出现胸口拉扯疼痛与胸闷感,尤其从平躺起身时最为明显,甚至翘脚时右腿也会被牵痛。由于心脏与胸腔检查皆正常,他一度苦无对策。
直到亲友介绍,求诊翰鸣堂中医诊所庄可钧中医师,经辨证与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这才发现问题其实出在常被忽略的「隐性胃食道逆流」。
什么是隐性胃食道逆流?症状不典型容易被忽略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台湾成年人约有10%至20%罹患胃食道逆流(GERD),随着饮食西化、作息不规律及肥胖人口增加,盛行率逐年上升。典型症状包括火烧心(胸口灼热)、酸水逆流、打嗝或吞咽不适,患者多半会就医并接受胃镜或服用抑制胃酸药物。
但仍有不少人属于隐性胃食道逆流(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LPR),这类患者没有明显的火烧心或胃酸感,而是出现以下非典型症状:
慢性咳嗽、声音沙哑
咽喉异物感、常想清喉咙
胸闷或胸口拉扯感
平躺、低头或姿势改变时症状加剧
庄可钧中医师指出,这些症状往往模糊且不具代表性,导致患者常辗转于心脏内科、胸腔内科、耳鼻喉科,甚至复健科,做了许多检查却始终找不到问题。
症状模糊易被误判 患者常陷焦虑
许多隐性胃食道逆流患者的最大痛点是:检查数据都正常,但身体却明显不舒服。有些人被告知「心脏没问题」、「肺功能正常」,但仍胸闷、喉咙卡卡,久而久之甚至怀疑是心理因素。
庄可钧中医师解释,这正是隐性胃食道逆流的特性之一。由于症状不像一般胃病,患者常误以为是心血管或呼吸系统问题。即便西医治疗多以抑制胃酸药物(PPI)为主,部分病人效果有限,加上需长期服药,容易担心副作用或难以根治,使症状拖延数月甚至数年,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中医观点:脾胃升降失常 症状未必表现在胃
庄可钧中医师指出,西医多关注胃酸对食道的刺激,而中医则认为这类患者多属「脾胃升降失常」。当气机无法顺畅升降、寒热错杂时,就会出现与「胃」不直接相关的症状,如胸闷、拉扯痛或咽喉异物感。
以陈先生为例,他虽无火烧心,但在平躺起身或低头时出现胸闷拉扯感,与古籍中「痞满不舒、心下痞坚」的描述相符。庄医师经辨证后,采用《伤寒论》经方半夏泻心汤调理脾胃升降。
治疗数周后,陈先生的胸闷与牵扯痛明显减轻,原本每天都发作的症状逐渐消退,不再因姿势变化诱发不适,生活质量也明显提升。
对症用药才能稳定改善
隐性胃食道逆流因症状不典型,常让病人四处就医却找不到答案。陈先生的案例显示,透过中医辨证使用半夏泻心汤,可改善脾胃升降失调、胸闷与姿势性不适,让原本只能暂时缓解的症状转为长期稳定。
庄可钧中医师提醒,并非所有胸闷或胸口不适都与胃食道逆流有关,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使用半夏泻心汤。若长期出现类似症状却检查正常,应寻求专业中医诊断,找出根本原因再对症调理,才能真正摆脱困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