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艘自主设计建造的弹射型航空母舰「福建号」即将入列服役。香港媒体今日报导,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可能在赴广州参加中国全运会开幕式前,出席福建号的交接入列仪式。
《星岛日报》今日报导,「福建舰(舷号18)」过去一年多时间顺利进行多次海试,央视新闻上月13日也明确指出,福建舰海试告捷,「意味着服役进入最后倒计时,中国海军即将正式进入三航母时代」。
报导中指出,三亚海事局发布航行警告,昨天(11/4)8时至6日18时,南海部分海域进行军事训练,禁止驶入。台湾前海军舰长吕礼诗也贴出位于海南三亚的榆林港成军观礼台搭建完毕,相关人员正进行演练的照片,推测福建舰即将举行盛大的入列仪式。
川习会未提台湾 美媒:习近平等川普2026访中再施压
「川习会」未提及台湾引起各界讨论。华尔街日报分析,台湾议题一向是美中领导人会晤必谈话题,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这次选择不谈,是因川习会聚焦经贸且时间有限,贸然提出将引起美方反弹。但习近平正等待美国总统川普明年访中,利用主场优势提出台湾议题向川普施压。
这篇题为「与川普会晤时,习近平为何对台湾只字不提?」的评论文章指出,中国向来擅长「长线博弈」,最新的例证就是这次的「川习会」,习近平在台湾议题上「出人意料地沉默」,中方最重要且一再强调的「红线」─台湾议题,根本就没有被拿出来讨论。
文章说,根据川普(Donald Trump)会后受访的说法,习近平在会晤期间从未提及台湾议题,因为他(习近平)及其下属知道对台湾采取军事行动的后果。川普似乎在暗示,他的政府「立场如此强硬,威慑效果如此明显」,中方觉得实在没有必要,或者找不到机会讨论这个问题;另一方面,「川习会」后的中国官方通稿,同样只字未提台湾议题。
这篇文章认为,对于任何关注美中关系的人来说,川习这种回避台湾议题的方式,都太显眼了。自1990年代以来,台湾议题一直是每次美中峰会上意料之中、无法回避的固定议题,中国领导人都会坚持提出这个问题;至于美方的回应,总是「一个中国政策」、「台湾关系法」及「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构成了华府长期奉行的「战略模糊」政策核心。
在这次「川习会」前,川普和习近平在今年1月17日(川普就职前不久)及6月5日通话过2次,习近平都提到了台湾议题,且在6月5日的通话中强调「美国应当慎重处理台湾问题」;但川习9月19日的通话,就未再提及台湾。
文章表示,数名台湾事务观察人士分析,习近平判断,在一场已经充满贸易和全球冲突等其他争议性议题的会议上提出台湾议题,将是战略失误。且这次会晤太过短暂,实际交谈时间仅约90分钟,不宜大力推进台湾议题,否则会激起美国的强烈抵触。
同时,习近平还担心,现在提出台湾议题,会让川普的国安团队有几个月的时间为他筹划。等川普2026年按计划访中时,美方就能有备而来,从容回绝习近平的任何提议。
文章认为,习近平是在玩「长线博弈」。既然明年会在北京直接向川普提出台湾议题,习近平现在就是在等。到时候川普能「在自己的地盘」待上几天,这样就能真正向川普施压,要求美国打破长期以来的战略模糊政策,正式声明美国「反对台湾独立、支持和平统一」,目的在孤立台湾。
这些观察人士认为,在此期间,中国不会放松在台湾海峡对台湾的军事侵扰,一切都是为了对台北持续施压。因此,习近平这次在「川习会」对台湾议题的沉默并非让步,而是在「蓄力」,一切都是为了在明年川普访中的重头戏中足占据主动,而习近平在釜山的沉默,只是序曲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