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耗费巨资的阅兵盛典
2025年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將举行了盛大的「九三阅兵」,官方宣称是「展示国力、昭示和平」。此次阅兵动员了逾万名官兵、数百件武器装备,以及数十架战机,场面宏伟壮观。然而据多方估算,此次阅兵至少耗资400亿元人民币。这笔资金相当于数百万农村家庭数年的生活支出,也远超部分国家全年国防预算。
对中共而言,阅兵是一场政治秀。整齐划一的方阵、闪亮的新型坦克与导弹、昂首挺胸的官兵,营造出「国家强大、军威如虹」的幻象。然而,这种盛大排场的背后,是资金高度集中在短暂的表演,而非实际民生改善或经济投资。
二、国内经济下行与社会压力
九三阅兵举行时,中国正面临经济增长放缓与结构性挑战:
- GDP增速下滑,出口需求减少,产能过剩问题严重;
- 股市动荡,散户损失惨重,企业投资意愿低迷;
- 青年失业率高企,就业压力与生活焦虑并存。
在此背景下,中共却将巨额财政投入阅兵场,对普通民众而言,400亿元的「军事表演」意味着教育、医疗、公共服务可能被压缩或推迟。许多民众在网络上讽刺:「与其花这么多钱炫耀武器,不如改善百姓生活。」然而,这些声音很快被审查消音,显示阅兵的目的更多是政治效忠与形象维护,而非解决民生问题。
三、民生困苦与社会矛盾
阅兵的奢华花费与民生困境形成鲜明对比:
- 城乡居民仍面临高房价与基本生活成本压力;
- 基层医疗与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因病返贫」问题严重;
- 中小企业资金紧张、裁员频繁,民众收入下降。
社会矛盾因此加剧。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出现裂痕,对奢华军事表演的批评声不绝于耳。阅兵虽然展示「国威」,却无法改善人民日常困境,反而突显政权与民众之间的距离。
四、虚幻的军事展示
阅兵中展示的东风飞弹、99A主战坦克、歼-15战机等高科技武器,虽在镜头下光鲜亮丽,但专家指出,部分装备只是展示模型或「样品车」,缺乏实战验证。阅兵结束后不久,多起军工贪腐事件曝光,包括火箭军零件采购与维护经费存在回扣,进一步证明阅兵武器多为「空壳工程」。
这种盛大的军事表演,掩盖了军队内部训练不足、装备可靠性低、官兵士气与实战能力不佳的真相。
五、政治意涵与权力展示
九三阅兵同时也是习近平巩固军权的舞台。透过在天安门城楼检阅全军,他向国内外传递「军队必须效忠党,尤其是效忠习核心」的讯息。阅兵不仅是军事行动,更是政治行动:集中高层将领于一地,既可展示政权控制力,也可威慑内部异己。
然而,这种政治化操作虽强化了表面统治,但无法掩盖经济困境与民生困苦带来的潜在不满。
六、结语:荣耀幻象与社会现实
九三阅兵表面上是国家庆典,实际上却是一场政治与形象工程。它烧掉了数百亿纳税人的血汗,换来的是短暂的军事幻象与国际冷眼。
阅兵的坦克、飞机与导弹或许能震撼观众,但无法填饱百姓的肚子,也无法解决社会的焦虑与不满。中共享400亿元打造的「荣耀」,最终成为一面镜子,映照出政权「强大幻象」背后的脆弱与民生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