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运动风气日渐盛行,许多人会选择透过跑步达到「燃烧脂肪」与「控制体重」的目标。不过跑得久可不一定就能瘦得快!想藉由跑步强化燃脂,关键在于如何掌握跑步强度、时间与持续性,才能让身体进入高效燃脂的节奏,让你跑的每一公里都更有成效。
跑步好处多!帮助燃脂、增强耐力、预防骨质流失
许多研究已指明,相较于无氧运动,有氧运动更能促进燃脂,而有氧运动包含了慢跑、游泳、骑脚踏车、跳绳和舞蹈等多元种类,除了可增进心肺功能、增强耐力、帮助纾压外,跑步还有什么其他优势吗?当然有!
具备高热量消耗潜力:若运动目标包含了热量消耗,那跑步无疑是个好选择。跑得越快,燃烧的热量就越多。也可透过中低强度活动(慢跑与步行)的交错进行,让跑步转变为燃烧卡路里和脂肪的锻炼。
有助增加骨密度,预防骨质流失:作为承重运动,跑步能透过承重活动来帮助提升骨密度,因为跑步会需要以身体抵抗重力,帮助建构更强壮的骨骼。
轻松上手,还能亲近大自然:只需要一双跑鞋就能开始,在室内也能透过跑步机进行,若能在户外跑步,日光还可以帮助补充维生素 D。
既然都是跑步,长跑、短跑有差吗?
长跑如马拉松、短跑如百米冲刺都是跑步的一种,但两者在训练目标、生理机制和带来的健康效益上却有着显着的差异,执行训练计划前可得先搞清楚自己的主要目标,才不会跑错方向喔!
短跑:强调爆发力、速度与代谢,属于无氧运动。
长跑:着重耐力、心血管与心理健康,属于有氧运动。
相较于强调短期肌肉爆发力的短跑,长跑通常指距离超过5公里的长距离跑步,速度非绝对,主要着重于身体长时间持续运动的能力和增进身心健康。研究也指出,维持规律且持续足够时间的跑步,就算只是休闲式的跑步,也能显着改善体脂率。
稳定配速掌握「燃脂区间」,让跑步燃脂效益最大化
长跑属于典型的有氧运动,当运动时间拉长、强度维持在中等区间时,身体会逐渐从燃烧肝醣转为消耗脂肪,而这个阶段也就是一般所称「燃脂区间」。
医学专家指出,当心率维持在最大心率的70到80%时,身体使用脂肪作为能量的比例最高,也能有效强化心肺功能与肌肉耐力。所以长时间的有氧跑步能训练身体更有效地动用脂肪,让代谢效率随着时间提升。
不过,这也不代表慢跑越久越好,若是活动强度过低、心率过慢,整体热量消耗仍有限。因此,找到「可持续但具挑战性」的节奏,才是长跑燃脂的最佳区间,这也是长跑需要「配速」的原因之一,妥善配速才可让心率与活动强度维持在一定程度。
想燃脂要跑多久才有效?建议最少30分钟
那究竟要跑多久才能燃脂?由于运动初期身体会先消耗肝醣,约20分钟后,当储备的肝醣逐渐下降,才会慢慢转为燃烧脂肪,所以一般都建议至少要跑30分钟以上。
若运动目标是减脂与体重控制,专家建议每次跑步时间可设定在30至60分钟,并维持稳定的中等强度。对初学者来说,比起偶尔跑一次,更重要的是应该是每周固定进行4到5次的规律训练,让身体代谢保持在启动状态。
规律长跑搭配间歇训练,带动「后燃效应」、强化燃脂
虽然长跑能有效启动脂肪燃烧,但若想更快速看到体态变化,可尝试在训练计划中加入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HIIT主要为短时间爆发与恢复期的交错搭配,像是30秒全力冲刺后接续90秒慢跑,重复数次。除能在短时间内燃烧更多热量,也能带起后燃效应(EPOC),让身体在运动结束后仍能持续燃脂一段时间。
在规律长跑一段时间后,不妨试着每周安排2次HIIT,其余时间照样稳定配速长跑,形成高低强度交替的周期,不仅能提升整体热量消耗,也能改善跑步效率与心肺功能,让燃脂效果更长效稳定。
跑步的燃脂效果来自长期的坚持与渐进的强度调整,不论新手或老鸟,最重要的是保持运动规律,让运动成为日常习惯,当心肺功能与代谢率逐步提升后,你将发现脂肪燃烧速度比想象中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