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官方2月23日发布中央一号文件,无例外也与「三农」(农业、农村、农民)有关,并已连续五年以乡村振兴为主题。不过中共所搞的「乡村振兴」遭中国民众诟病,评论人士则认为中共各级政府胡闹,乡村振兴已形同烂尾。近年当局还鼓动利益集团抢农民地盘,引发非议。
一号文件认形势差 「乡村振兴」被指有烂尾之嫌
2月23日,由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名发布的本年度中央一号文件,标题为「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六部分内容,涉及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壮大县域富民产业」、着力乡村建设,等等。
文件指出,国际环境复杂严峻,中国发展面临的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越是应对风险挑战,越要夯实「三农」工作基础。
中国问题专家王赫对大纪元表示,目前中国经济形势比较糟糕,去年当局的政策效果并不明显,再加上美国川普政府上台后对中共的各种大招不断出来。中央一号文件虽然发布,但2025年中国经济的不确定性度非常高,其「三农」政策能否有效落地还难说。
中央一号文件多涉及「三农」方面,中共新华社称,今年是中共十八大后当局发布的第13个以「三农」为题的中央一号文件。
大纪元记者发现,「乡村振兴」最早出现在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的标题,之后2021至2025年连续五年以此为题。
时事评论员李林一对大纪元表示,这次一号文件主题仍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具体内容并无新意。官方加了一个前缀,强调是「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但习时代的改革,人们都知道只是个幌子罢了。
2024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已讨论了「乡村全面振兴」。但中共「乡村振兴」搞了多年,现在似乎有烂尾之嫌?
习近平2021年宣布创造所谓全国脱贫后,在中共国务院扶贫办基础上重组、单设了国家乡村振兴局。但到2023年的「机构改革」,又将之并入农业农村部,成了一块加挂的牌子。负责乡村振兴的中共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去年5月落马,他在任期间出现过引起非议的「水稻上山」、「农管队」。
中共搞乡村振兴出现不少笑话。比如山西省乡村振兴局2021年花费近900万元(人民币,下同)采购一套防止返贫监测系统,在网上引发嘲讽。
王赫表示,历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纸上文件,很难落地,落地过程中又不断闹笑话。之前把乡村振兴局独立出来又挂空,已能说明当局对所谓「三农」问题并没有一个根本的方略,才朝令夕改。
李林一表示,中共这几年都搞所谓「乡村振兴」,今年继续提这个概念,说明过去的措施没有效果,投入的钱被层层贪腐,打了水漂。在各级政府的操弄下,所谓「乡村振兴」变成胡闹,实质上形同烂尾。
在「乡村振兴」概念出炉前,习近平曾亲自推的「厕所革命」就被官媒批评陷于烂尾。习近平2015年4月曾就「厕所革命」作出指示,各地农村一窝蜂地开始大搞「厕所革命」,「厕所革命」耗费巨资,但到2021年1月,中共新华社罕见批评「厕所革命」是「伤心工程」,是「面子工程」。官媒举例,辽宁省沈阳市5年来,投入过亿元改建了8万余个厕所,但弃用的超过5万个,2016年到2018年建设的室外厕所大多废弃。
中国博主纷纷吐槽「乡村振兴」
中央一号文件提到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鼓励和引导城市人才服务乡村」,等等。
在中国经济下行之下,城市百业萧条,多位中国博主反映,现在城市卷不动了,开始卷农村了。
女博主「卜老板」发视频说,「年前的时候,我们那个商会,县政府那边来人了,说让我们回乡创业投资。然后过年回家,我们村支书那边也在统计这个事,就是只要村里面在外边做买卖的,都统计一下。现在这个政策就是振兴乡村,鼓励年轻人回乡创业。」
但她质疑,「城市现在已经卷不动了,可是回村干啥呀?」「养牛不行,养猪不行,养鸡更不行,就是回村做短视频还可以。」
博主「赵建强」表示,越来越多的原本在城市里面创业的人纷纷涌向农村涌向乡镇,他们把城市的一套模式搬到城镇上,结果又出现农村的内卷。举例在两年前,他们乡镇上开了一家奶茶店,当时生意非常火爆,但没能够维持一年的时间,相隔200米又开了一家奶茶店。之后在相隔个五六百米,又开了一家奶茶店。久而久之造成有的商家开始倒闭,「现在乡镇上各行各业最终的结果也是两败俱伤的一个局面」。
博主「人才龙伟」说,他返乡投资电玩城花了二十多万,一分钱都没赚到,就宣布倒闭了,倒闭的原因却在于没关系,营业执照和消防执照也办不下来。
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加强基层党建及所谓「文明乡风建设」。一直以来,中共特别注重对农村的维稳和意识形态灌输,农村并没有因此变得繁荣和文明。
一位女博主(略去名称)发视频揭露中共乡村振兴运动的实质。她说,农村已经是空心化了,居住的大部分都是留守老人,还有一部分是贫困户。为什么还有人喜欢折腾农村呢?就是在农村容易榨取油水,容易升职。这些人每年就会打扫打扫卫生,刷刷白墙,卖卖保险,给单身汉做点文章,喊喊口号,开个会拍个照,要不再弄一场节目,应付一下文化振兴,一点正事不干,干的都是一些扯淡的事。
她讥讽说,明明是农村,非得按照管理城市那样来管理农村,农民家里养点鸡鸭,喂个猪羊,门口种点菜都不行,这不是扯淡吗?让维持了几千年的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传承的乡土社会荡然无存,反倒制造出农民更大的危机,弄得村里没人,也没产业了,还在那里天天喊着乡村振兴,这个社会是不是奇怪了?
博主「赛文教育乡巴佬」说,乡村为什么振兴不起来?曾经风靡一时的水稻上山,当时花了几千亿搞的,现在全部成了废墟,农民得到什么好处了?乡村为什么振兴不了?就是因为表面工程形象工程太多,看起来很好看,很震撼。乡村振兴的几千亿的资金,全部贪到了少数人的口袋里,跟农民一点关系都没有。
王赫表示,中共讲的乡村振兴,是从脱贫之后开始的,当局2020年宣布全国脱贫,人们都知道本身是个谎言。由于农村是中共的统治根基,中共非常担心失控,但其实际所做的就是折腾。「中共现在对农村的管治发生了倒退,过去村长是海选,村长和党村支部书记分开担任,现在是党书记主任一肩挑。过去还提过乡村自治,现在根本就不提了,就是党管一切。而这个党的代表基本都是一些流氓土匪,农村治理走向流氓化。」
「乡村振兴」变央企民企跨界抢农民地盘?
和2024年的中共中央一号文件一样,今年的文件提出继续要求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并大篇幅谈「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强调「加大高产高效模式集成推广力度」。
根据中共官方此前规划,中国到2030年将建成12亿亩高标准农田,当局并为此投入了大量财政资金,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到2025年,在全国建设一千家国家级生态农场,带动各省建设一万家地方生态农场。
习近平日前在开民企座谈会时,曾提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中国的民间资本,像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早就进军农业。2021年,马云旗下媒体并公开他考察欧洲农业的行程。2021年9月,网络上流传马云现身浙江省嘉兴平湖,参观了好几个农业大棚,疑似在阿里的数字农业基地。
央企也在抢农民地盘。除了中粮集团和央企保利集团这些中国农业领域的重要央企巨头,去年以来,中铁十四局等多家央企跨界务农,还有不同性质的大集团进入农村搞规模化种地。更多央企跨界抢农业地盘的趋势,引发网友担忧中国农民的出路。
王赫对大纪元表示,央企、民企到农村抢地盘,能否赚到钱还是另一回事,其实很多是为了骗中共政府的产能补贴。
华中农业大学副教授周娟去年底撰文表示,她这两年经常听到种地大户的担忧和抱怨。近年农业成本上升,利润空间很小,但种地大户真正担心的是国企央企进村抢地盘。国企央企进入农业种植产业,动辄上万亩,大户们在拿地上根本竞争不过国企央企。
周娟文章说,现在进入农业种植的国企央企一类是涉农企业,一类是完全与农业无关的企业。现在企业搞农业种植经营是很难赚钱的,甚至亏本的,央企为何热衷进入呢?她解释说,一些企业进入农业种植,是为了通过拿国家补贴或转包赚钱;一些企业则是一边领国家补贴,一边卖自己企业的化肥农药;还有一些企业是因为企业有了大量固定资产,又有正常的经营流水,就能进行融资操作,玩的不是农业而是金融。